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国际医疗共识:C肝个人化治疗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2年02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李郁玫台北报导)根据2012年第22届亚太肝病研究学术会议(APASL)研究论文显示,台湾B肝引发肝癌致死率已开始逐年下降,反观C肝引发肝癌致死率却连年攀升,增幅逾1成,其中女性C肝引发之肝癌的致死率更是高于男性2倍,C肝将超越B肝成为引发肝癌的头号威胁!

目前C型肝炎无疫苗可预防,所引发的肝癌致死率逐年攀升。高雄市立大同医院余明隆院长表示,C肝患者如于发现时及早治疗,治愈率可达70%以上,未来也将有新型口服药物可合并标准治疗使用,呼吁患者及早面对C肝,才有治愈的希望。

台湾成人C型肝炎盛行率平均达4.4%,患者超过60万人,但在不同地域呈现极大的差异。根据统计,西南沿海一带之盛行率,远高于全台之平均。余明隆说,这些高流行地区的病因,可能与早年打针文化之盛行有关。

面对C肝的高度威胁,台湾C肝患者虽然疾病认知率高,但仍约有20%的病患选择不治疗,另有15%接受治疗的病患,也会在疗程期间中断治疗,消极的治疗意愿已成为台湾C肝防治瓶颈

基隆长庚医院肝胆胃肠科简荣南教授表示,C肝患者若拖了10~20年才接受治疗,病程可能已发展到肝硬化阶段,不仅治愈率降低了20%以上,药物副作用也明显,容易导致治疗中断。

目前国际上提出“C肝个人化治疗”的最新共识,在治疗搭配用药的考量下,先依照病毒基因型选择药物,并依照体重、病毒反应来决定药物剂量和治疗时间长短。

C肝个人化治疗方式
1.个人化疗法第一步:检测病毒基因型
目前已知的C肝病毒基因型有6种,在亚洲国家研究中,于不治疗的情况下,第1型病毒是比较强势的病毒,其病毒复制能力为第2型病毒之100倍,因此第1型病毒引发肝硬化、肝癌的危险性比第2型高。

2.个人化疗法第二步:制定个人化疗程
由于治疗肝炎需要较长的时间,依各病患的状况不同,约需24~48周疗程。现行C肝的标准疗法是以长效型干扰素搭配抗病毒药物雷巴威林(Ribavirin),进行治疗。

干扰素及Ribavirin会有类感冒症状贫血的副作用,根据目前国际治疗趋势,会提供病人适量的药物治疗,并依照体重、病程来决定药物剂量,进而避免过多的副作用,延长病患服药顺从性、增加治疗效果。

第1型病患如果治疗前病毒浓度较低(4000000IU/ml以下),治疗后第4周出现“快速病毒学反应”(Rapid Viral Response,RVR),即为病毒被清除的迹象,通常只需治疗6个月。反之,则代表治疗效果较差,通常在治疗后第12周,病毒才被清除,建议将疗程延长至1年。当疗程结束停药6个月后,血液内测不到病毒量,代表C型肝炎已根治。

简荣南表示,C型肝炎经由血液与体液传染,曾接受输血、共用针头,于身体上刺青、针灸、纹眉、穿孔,或是洗肾者,都是C肝的高危险群,应积极接受C型肝炎抽血筛检并及早治疗,并定期追踪,以提高治愈机会。若已是C型肝炎健康带原者,建议每3~6个月抽血检查肝功能及胎儿蛋白,并接受超音波检查,以早期发现肝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