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前文学院院长彭镜禧。(摄影:吴柏桦/大纪元)

台大前文学院院长:非常殊胜庄严

2008年03月18日 | 05:08 AM

【大纪元3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赵秀华台北报导)神韵来到台北第三天,吸引了政经、文艺、学术界各界人士前来观赏。台大前文学院院长彭镜禧教授和前政大英语系夏燕生教授伉俪也一起来共享这文化艺术的盛宴。

彭镜禧3月17日欣赏完神韵之后,有很深刻的感受,他说:“我自己是个基督徒,我们看了,我自己感觉真的是非常的殊胜、庄严。”教授又提到在舞剧中表达的真、善、忍,跟基督教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他认为在现在这个特别混乱的世界里,真、善、忍是一个很重要的、很好的理想,可以帮助道德的提升。

彭镜禧认为神韵的演出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艺术水平,因为神韵取材于很多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而这一部分,正是现在台湾社会所忽略掉的,他认为这是台湾要好好学习的地方。

彭镜禧特别提到,他觉得非常感动的地方,就是这些演员演出时的那种真诚,他可以感受到一种真正的内涵在里面。透过舞蹈演奏,展现出表演者的精神、内在,呈现出艺术的生命力。

彭镜禧以教授“莎士比亚”、翻译著称,曾担任台大文学院院长、外文系主任、所长、戏剧系主任等职务。提到节目中以舞蹈方式,安排一些故事的剧情,譬如像后羿、嫦娥这些有些戏剧性的安排,也有些法轮功的学员在监狱里受到迫害。在剧情的表达方面无法和戏剧比较,因为戏剧有文字,神韵利用这些美妙的舞蹈表达他们所要呈现的东西,很令人感动。

“人从何处来,将往何处去?”这种回归的向往和追寻,一直是古今中外人们所追求的,彭教授认为基督教也是要达到人生被赋与的使命,然后可以回归到天国去:“人生就像一个括弧,这个括弧的开始,死呢就是括弧的结束,然后才是真正的永续,死了以后按经里的说法是可以得到永生,今天神韵表达的也类似这样,我觉得是蛮相近的。”

彭镜禧夫人夏燕生教授曾在政大外文系任教,夫妇俩在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为文学付出很多的心力,合著的《好诗大家读──英美短诗五十首赏析》,极受欢迎,帮助对文学有兴趣的人跨入英美诗歌的殿堂。夏教授认为:“我们有很多要向神韵学习的地方,我觉得他们真的很有智慧的把中国文化跟信仰融合在一起。神韵把中国优美的文化和丰富的内涵,不但很精致的呈现出来,而且是很壮观的呈现给观众,就等于说是尽心尽力、全心的要呈现出中华文化的美跟丰富,然后也很努力的把他们的信仰也放进来,我觉得这个努力是很值得肯定的,也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夏燕生也提到,因为法轮功被中共迫害得很厉害,所以希望可以做得很好,希望能唤醒民众的觉醒,真的让正义之声可以发出来。“而那正义之声不是粗糙的、是很精致的,是可以吸引人心,就是希望真的带出很深的回响,我想,这个用心真的是非常的用心良苦,会得到很多回应,这样很好。”

夏燕生认为神韵的节目非常精彩,确实给人一种目不暇给的感觉,很多都很值得看。夏教授说:“我觉得每一个节目都很好、都很精彩!”她说:“像那个《水袖》,好几出有那种水袖的,让人感觉很优雅。这在现代社会真的很难见。”除了提到柔美的舞蹈,夏教授也提到充满阳刚之气的《大唐鼓史》,她觉得很震撼。

最后,她特别提到,让她印象最深的,除了舞蹈很美,还有舞蹈中的音乐,她说:“我非常喜欢那个音乐,我觉得音乐跟舞配合得很特殊,让人家耳目一新,让人想到创意又想到优美,也就觉得很精巧的就把他们串在一起,很棒!”除了音乐和舞蹈,还有后面的天幕也整个都结合起来了。

夏燕生手上拿着《新纪元》杂志,最后说道:真的就是新纪元喔,神韵把艺术希望带到另外一个层次,很好,恭禧他们。

彭镜禧教授,台湾省新竹县人,台湾大学外文系学士及硕士、美国密西根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先后在耶鲁大学及牛津大学研究,并曾任维吉尼亚大学客座教授。曾任台湾大学文学院院长;外文系、戏剧系系主任。担任“莎士比亚”“文学翻译”等课程。一九八八年度梁实秋文学诗翻译及散文翻译第一名。

夏燕生教授,江苏省六合县人。辅仁大学英语系学士、台湾大学外文研究所硕士、美国夏威夷大学英美文学硕士。曾先后在耶鲁大学、维吉尼亚大学、牛津大学研究。曾任政治大学英语系教授,担任“英诗”、“浪漫文学”等课程。(http://www.dajiyuan.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