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前文學院院長彭鏡禧。(攝影:吳柏樺/大紀元)

台大前文學院院長:非常殊勝莊嚴

2008年03月18日 | 05:08 AM

【大紀元3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趙秀華台北報導)神韻來到台北第三天,吸引了政經、文藝、學術界各界人士前來觀賞。台大前文學院院長彭鏡禧教授和前政大英語系夏燕生教授伉儷也一起來共享這文化藝術的盛宴。

彭鏡禧3月17日欣賞完神韻之後,有很深刻的感受,他說:「我自己是個基督徒,我們看了,我自己感覺真的是非常的殊勝、莊嚴。」教授又提到在舞劇中表達的真、善、忍,跟基督教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他認為在現在這個特別混亂的世界裡,真、善、忍是一個很重要的、很好的理想,可以幫助道德的提昇。

彭鏡禧認為神韻的演出已經達到一個很高的藝術水平,因為神韻取材於很多中國傳統的藝術文化,而這一部份,正是現在台灣社會所忽略掉的,他認為這是台灣要好好學習的地方。

彭鏡禧特別提到,他覺得非常感動的地方,就是這些演員演出時的那種真誠,他可以感受到一種真正的內涵在裡面。透過舞蹈演奏,展現出表演者的精神、內在,呈現出藝術的生命力。

彭鏡禧以教授「莎士比亞」、翻譯著稱,曾擔任台大文學院院長、外文系主任、所長、戲劇系主任等職務。提到節目中以舞蹈方式,安排一些故事的劇情,譬如像后羿、嫦娥這些有些戲劇性的安排,也有些法輪功的學員在監獄裡受到迫害。在劇情的表達方面無法和戲劇比較,因為戲劇有文字,神韻利用這些美妙的舞蹈表達他們所要呈現的東西,很令人感動。

「人從何處來,將往何處去?」這種回歸的嚮往和追尋,一直是古今中外人們所追求的,彭教授認為基督教也是要達到人生被賦與的使命,然後可以回歸到天國去:「人生就像一個括弧,這個括弧的開始,死呢就是括弧的結束,然後才是真正的永續,死了以後按經裡的說法是可以得到永生,今天神韻表達的也類似這樣,我覺得是蠻相近的。」

彭鏡禧夫人夏燕生教授曾在政大外文系任教,夫婦倆在學術上都有很高的成就,為文學付出很多的心力,合著的《好詩大家讀──英美短詩五十首賞析》,極受歡迎,幫助對文學有興趣的人跨入英美詩歌的殿堂。夏教授認為:「我們有很多要向神韻學習的地方,我覺得他們真的很有智慧的把中國文化跟信仰融合在一起。神韻把中國優美的文化和豐富的內涵,不但很精緻的呈現出來,而且是很壯觀的呈現給觀眾,就等於說是盡心盡力、全心的要呈現出中華文化的美跟豐富,然後也很努力的把他們的信仰也放進來,我覺得這個努力是很值得肯定的,也很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夏燕生也提到,因為法輪功被中共迫害得很厲害,所以希望可以做得很好,希望能喚醒民眾的覺醒,真的讓正義之聲可以發出來。「而那正義之聲不是粗糙的、是很精緻的,是可以吸引人心,就是希望真的帶出很深的迴響,我想,這個用心真的是非常的用心良苦,會得到很多回應,這樣很好。」

夏燕生認為神韻的節目非常精彩,確實給人一種目不暇給的感覺,很多都很值得看。夏教授說:「我覺得每一個節目都很好、都很精彩!」她說:「像那個《水袖》,好幾齣有那種水袖的,讓人感覺很優雅。這在現代社會真的很難見。」除了提到柔美的舞蹈,夏教授也提到充滿陽剛之氣的《大唐鼓史》,她覺得很震撼。

最後,她特別提到,讓她印象最深的,除了舞蹈很美,還有舞蹈中的音樂,她說:「我非常喜歡那個音樂,我覺得音樂跟舞配合得很特殊,讓人家耳目一新,讓人想到創意又想到優美,也就覺得很精巧的就把他們串在一起,很棒!」除了音樂和舞蹈,還有後面的天幕也整個都結合起來了。

夏燕生手上拿著《新紀元》雜誌,最後說道:真的就是新紀元喔,神韻把藝術希望帶到另外一個層次,很好,恭禧他們。

彭鏡禧教授,台灣省新竹縣人,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及碩士、美國密西根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先後在耶魯大學及牛津大學研究,並曾任維吉尼亞大學客座教授。曾任台灣大學文學院院長;外文系、戲劇系系主任。擔任「莎士比亞」「文學翻譯」等課程。一九八八年度梁實秋文學詩翻譯及散文翻譯第一名。

夏燕生教授,江蘇省六合縣人。輔仁大學英語系學士、台灣大學外文研究所碩士、美國夏威夷大學英美文學碩士。曾先後在耶魯大學、維吉尼亞大學、牛津大學研究。曾任政治大學英語系教授,擔任「英詩」、「浪漫文學」等課程。(http://www.dajiyuan.com)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