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早期发现早期疗育~小蜗牛的故事

文、图/李法生

人气: 117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5月19日讯】我的稚子在生理、心理发展皆慢于同龄幼儿,就像ㄧ只一步ㄧ步慢慢爬的蜗牛。在他大约七、八个月大时,还不太会抬头和翻身,带他到医院检查后,发现他有发展迟缓的情形,我和爸爸带着不安与担心,开始了小蜗牛漫长的疗育生活。爸爸每天接送我们到医院进行疗育,小蜗牛因为学爬而痛得哇哇大哭,我忍住心中的不舍,一旁鼓励。终于在一岁四个月大时,小蜗牛会爬了。

学会走路后,令我担心的是小蜗牛不会讲话。我每天都花很多的时跟他说话,但使终得不到回应,心理好挫折,一直责怪自己不够用心。带着他进行疗育,有其他妈妈、老师和社工的鼔励,我才能耐心的陪着小蜗牛慢慢长大。在殷殷企盼下,到了三岁多时,小蜗牛突然陆陆续续会说话,当他喊第一声“爸爸、妈妈”时,已经四岁大了。现在他不但可以回应爸妈的话,而且还讲不停呢!

(以上文章由儿童发展早期疗育通报转介中心提供)

这是一位家长在面对家中有发展迟缓儿真实的经历。每一位孩子一出生,心理、生理就不断的在改变及成熟,似乎都循着一个差不多的轨迹在成长着,虽然发展的速率不一,但还是离不开一个约略的范畴。但是有些孩子在6岁以前发展的程序不一,或是远远落后其他的孩子,他们被称做“发展迟缓”。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0~6岁儿童发展迟缓的发生率为6~8%,估计台湾至少有10万个孩子发展迟缓。根据研究资料显示:6岁以前是发展迟缓的早期疗育阶段,而3岁以前更是早期疗育的黄金期,其疗育成效是3岁后的10倍。
有一部分孩子在接受疗育之后,可以完全趋于正常;有一部分孩子在接受疗育之后,可以减轻未来障碍的程度。

因此,对于发展迟缓儿童及早诊断和疗育是相当重要。透过治疗与教育训练,可以让儿童及家庭能及早接受适当的教育、医疗、复健、家庭支持与社会资源等服务,以改善或降低儿童迟缓现象。

然而,台中市“儿童发展早期疗育通报转介中心”社工人员在多年来服务过程中,及与家长的互动经验中,发现民众对发展迟缓及早期疗育认识相当不足,多数人仍会以大鸡晚啼的观念来看待孩子的发展,也有部分的家长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有发展迟缓的情形,或担心孩子被贴标签,而拒绝早期疗育服务的介入。

社工组长杨静芳表示,对儿童发展历程的误解或抗拒的心态都可能导致孩子的迟缓现象更趋明显,严重则影响孩子未来的就学及就业。

此外,从通报中心统计资料来看,近三年来的通报个案虽逐年增加,但通报来源多由医学中心、社福单位等主动通报,家长主动通报的比例较少,而且比例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杨静芳相当忧心的说:“家长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照顾者,与儿童的关系最直接、密切,但因家长主动通报的比例是逐年下降的状况,让人担忧因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没有适当的理解和认识,而延误孩子接受早期疗育的黄金时期。”

杨静芳接着表示,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其6岁前的发展为日后整体身心发展的基础,因此她呼吁民众与家长多关心儿童发展,让有迟缓现象的儿童能及早接受疗育,以掌握儿童的疗育黄金期。家长、保母、幼托园所的老师、亲友及邻居只要发现身边有疑似发展迟缓的儿童,都可以主动与通报中心联络,通报中心将提供儿童发展相关的咨询服务、简易的儿童发展筛检及早期疗育相关资源的转介服务。◇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