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 不能被忽略

李秀妃(台灣/ 大學特教系助理教授)
font print 人氣: 61
【字號】    
   標籤: tags:

之前曾經看到電視上一位母親聲淚俱下、面對鏡頭說她不知道要如何過日子。原以為是報導弱勢家庭的新聞,沒想到是美語補習班老師體罰學生的事件,而且被處罰的學生是需要特殊教育的自閉症孩子,由於我學的就是特教方面的專業,所以這則新聞特別引起我的注意和關切。

經常出現老師不當處罰學生的新聞,令站在教育前線、總是默默付出的廣大老師們士氣嚴重受挫。筆者本身即為師資培育機構的一員,我常常在課堂中告訴學生,要勝任現代教師的角色,除了不斷更新自己的學科知識和教學技巧外,對教育政策(融合教育、零體罰)、社會脈動(家庭結構的改變)、自我情緒管理能力等資訊都要涉略,如此一來,不會輕易發生不當體罰學生事件,學生身心不會受創,教師也不會因為一時情緒失控而觸犯法律惹上官司,讓自己的教學熱情頓時蒸發,教育界也失去一位栽培多年的師資。

天下父母心,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最好的教育機會,但特殊教育是一種專業,受過特教訓練的教師會比較了解「特殊學生」的需求和反應,所以在教師法中明文規定,需取得特教合格教師證才能擔任特教老師,擁有一般合格教師證的老師,只以愛心和耐心來教導特殊的孩子是不夠的。因此,面對有特教需求的孩子,坊間美語補習班的老師恐怕不易勝任,這件因「老師很生氣,學生講都講不聽」所衍生出來的不當處罰,應該就是最好的例子。而這也反應出一般社會大眾對特教認識的不足。

老師雖然沒有體罰小孩,但叫其他學生挖鼻屎黏在自閉症學生身上,這種當眾侮辱行為,對學生造成的傷害並不亞於賞巴掌形成的滿臉淤青,因為這是行為改變技術裡最恐怖、嚴厲的「嫌惡法」,意即「以暴制暴、以牙還牙」(你挖鼻屎,講不聽,無法體會是不是?好,現在別人挖鼻屎給你,看你會怎樣?)。這和現行教育法令明訂「零體罰」是相違背的。

「嫌惡法」雖然是體罰的一種,可能有立即的喝阻效果,但以教育的長遠性看來,是無效且頗具殺傷力的,這就是為什麼當今教育之所以提倡,且明文規定「零體罰」的原因。

另一個令人憂心的現象是其他學生對老師的盲目聽從。即使這位學生的行為引起大家的不悅和困擾,老師是否曾經和同學一起討論過該怎麼做?老師和班主任是否曾主動聯絡過家長反應事實?這事件是否也反應著某些老師的教育觀念還停留在「以暴制暴」,並且強將這種觀念灌輸到學生身上?為何老師叫大家挖鼻屎黏在別人臉上時,學生們(當中還有一位是這位自閉症學生的兄弟呢!)會「相信」這是一種可以做的行為呢?

學生的挖鼻屎動作雖然不尋常,本人並非建議老師就得默默忍受,但是如果老師理解這是一位特殊學生可能的偏差行為,或許老師就能多一份包容,此外,若老師擁有專業特教素養應該比較清楚如何處理,而不會直接付諸人類的原始本能用以牙還牙的方式作「消極/負向方式的懲罰」。

事件已經發生,對師生、家長、社會也造成傷害,但是希望這一事件能喚起人們對特殊教育的重視,對有特殊需求的人多了解和多一份包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教育部公布的智能障礙類課程綱要中,明訂生活教育綱目包含兩性教育、自我肯定、個人適應等,設有啟智班、資源班的學校,在進行性別平等教育時,還會教普通班認識身心障礙者,同時安排融合教學。
  • 每一個特殊兒童都是落入凡間的小天使,他們不渴望同情的眼光,他們需要的是多點耐心與扶持,特別是來自同齡孩子的溫情。這樣的理念實施在教學環境,就是我們平日常聽到的融合教育。
  • 今天你是如何讓自己成長的? (How did you grow today?)這是Montcrest小學經常問孩子的一句話。孩子的答案常是豐富而多元的,令許多家長為之贊歎和驚喜。 Montcrest 小學是一所男女合校、非宗教性的獨立學校,1961年創立至今,已有將近50年的歷史。招生的對象自幼兒園到Grade 8,目前學生總人數約有300人。
  • (大紀元記者蘇泰安嘉義報導)嘉義市各學校的教殊教育人員,平時任勞任怨用愛心及耐心一路走來為這些天生缺憾的孩子教導鼓勵,精神值得敬佩。28日教師節,市長黃敏惠特別利用市務會議表揚嘉北國小趙乃佳老師、嘉大附幼蔡碧霞老師、世賢國小黃妮老師、北園國小林文祥老師、教育處特教科江湧盛先生等5 位優良教殊教育人員。
  • 「有愛無礙,健康齊步走」,苗栗縣府積極關懷、照顧弱勢, 5日上午9時,在縣立體育場辦理「特殊教育學生適應體育活動」;共有800多位來自縣內50所學校的特教班學生和家長們參加;身障小朋友奮力不懈的精神,令人感佩,殘而不廢的毅力,讓人折服。
  • 為孩子在兒童照護機構註冊之後,你可以做一些事情幫孩子計劃一個積極且成功的開始。
  • 新澤西自閉症
    作為父母,如果您的孩子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或被診斷為自閉症,您會投入更多的精力。除了為他們安排醫療護理和治療外,這裡將為您提供簡單易行的日常安排貼士,讓您能在更好的照顧孩子時,也照顧好自己。
  • 和健康孩子相比,殘障兒童在就學方面往往面臨更大的挑戰,其中包括可能被學校拒收。不過,只要家長用心,願意投入時間與精力,並把握好溝通方式,就能幫助自己的孩子受到優質教育。
  • 音樂對特殊兒童生活的影響可說是非常巨大,對於那些有交流障礙的孩子,音樂是一種很好的療法和教學方法。近日一支熱傳的溫馨家庭影片,就顯示了音樂的力量有多麼強大。
  • 最近,一位老師表達了他對於現代教育理念中「不惜一切代價」讓殘障孩童上普通學校的疑慮。雖然他的學校支持這一「包容」理念,並且積極給予實施,但是這讓他在管理班級時遇到不少困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