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報應實錄

善有善報 拖久了還付利息

陸文
font print 人氣: 105
【字號】    
   標籤: tags:

清代著名作家、詩人袁枚,在《新齊諧》中記述:滕縣的夏鎮,住著一位蔣翁,勤儉持家。生了個兒子,卻游手好閒,致使家道中落。蔣翁非常憂心。他熟識關帝廟的一位陳道士,知他仁德忠厚,足堪信託。便悄悄帶上五百金,對道士講:「我已年老,兒子不成器,我死後,他如能改悔,請用這些錢周濟他;假如他仍然不成器,您就用這些錢去修廟。」

陳道士應承了他的囑託。把五百金放進一個瓦罐裡,上面再用一個破磬蓋住,埋到土裡,沒有一個人知道。

幾個月後,蔣翁死了。蔣翁的兒子,更加放縱逸樂,直至家業盡廢,妻子也跟別人跑了。蔣子再無棲身之處。陳道士便經常周濟他,並教他學一些手藝。見他有改過自新的表現,便告訴他父親所托五百金之事,準備挖出來,全部交給他。

兩個人一同去挖金,但在原處所藏之金,不翼而飛,怎麼也找不到了。蔣子把陳道士告到官府,官府判定:陳道士賠償五百金。

陳道士無怨無恨,把自已的儲蓄全拿出來,也只夠賠償出十分之二。不明真相的人,都講道士的壞話,道士只得離廟而去。他在外雲遊數年,一天,來到河北保定的蓮池寺時,正值某觀察史,在蓮池寺做佛事。老僕人帶著小公子,在山門戲耍。小公子一見陳道士,就跑上去投入他的懷抱,歡喜不捨。

老僕人想把小公子抱過耒,小公子不願意。沒有辦法,只好請陳道士抱著他,回到家中。觀察史聽老僕人介紹情況後,厚贈了陳道士,便送他離去。不料小公子大哭著去追,不得已,就留下陳道士在後花園,設置一間小禪房中,請陳道士住下來。

陳道士要唸經,需要木魚和鐘磬。一天,家人找來了木魚和一個舊的破磬,道士看到破磬,大驚道:「這是我的磬啊!」道士於是向主人講明數年前以破磬蓋住瓦罐,罐內貯有五百金的經過,並講述了蔣翁囑託、失金受罰、被迫棄廟雲遊等不幸遭遇。觀察史聽了,當時心境進入恍惚狀態,一下子感覺到:他的這個小兒,便是蔣翁轉世投胎,專為那筆藏金而來的。

觀察史對陳道士說:「我生下這個小兒後,第三天挖地埋『胞衣』,得到那個瓦罐及五百金,還有那個破磬。我把那五百金放在某布店儲存,還有利息,至今已有五年了。」他很敬重道士的誠信,又很同情他無辜受賠、遭人誤會、以致離廟雲遊等不幸遭遇。他教家人從布店取回本金和利息,一併交還給陳道士。並派專人把陳道士送回夏鎮。觀察史還親自寫信給滕縣的縣令,縣令因此而得知陳道士的道德人品,非常感動,將這事寫成文章,鐫刻在石碑上,立碑永誌。

許多人知道了這件事的原委,講:「好人最終會有好報!」「看來善有善報,拖久了還會加利息一併償還。真是神了!」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師父又叫二徒弟去化緣,姑娘不但給了三個大瓜,並且把自己縫好的袈裟也一同送給了二徒弟。
  • (shown)施濟同情的說:「如果我暫時救人於危急,卻最終不能保全人命,這不是白救了嗎?你不要擔心,我在前村有十畝良田、幾十棵桑樹棗樹,你家可以住在那裡種田養蠶,足以維持生計。」
  • (shown)施母本以為桂遷一定會為她接風洗塵,靠在客店門口盼眼欲穿。等兒子回來把桂遷的言行情狀這麼一說,施母不由得大哭道:「桂遷啊桂遷,你真的忘了當年靠我家十畝良田謀生的日子了嗎?」
  • (shown)桂遷聽的真切,如同五雷轟頂,這才相信劉生把自己給賣了。桂遷盛怒之下,轉身就要進屋。可小卒們哪裡由他願不願去,一邊一個,捉手抓肩,餓虎撲羊似的把桂遷帶回軍營。
  • (shown)桂遷慌不擇路,逃到後庭,發現他妻子和兩個兒子、小女兒都在那兒。仔細一看,都變成了狗的樣子,再看看自己,也是如此。
  • (shown)在夢中,他看見一個身穿青衣的官差,拿來一個大算盤,放到桌子上,算盤中的每一顆算子,都有梨子大......
  • (shown)羅倫拒絕邪淫之事連他自己都忘了,可在另外空間卻有著記載,而被上天所知曉。
  • (shown)當時,他看見有護法神出現在他眼前,嚴厲的指責他在同住的同修誦經學法時,還裸體躺在床上,實在是不敬佛經啊,而且護法神還重重的責打了他。
  • (shown)大家知道無論是按佛教傳統還是中國的古老民俗,男子要住在尼姑庵裡那都是不行的,這個朱錄事實在是太出格了。
  • (shown)等試卷題目發下來,書生正要握管疾書,突然恍惚中有神人呵斥他不准他拿筆:「你想名落孫山嗎?只要你試卷上有字,你榜上就無名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