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組圖:南宋美學 大紀元之友遊藝海

人氣: 3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0年11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晴玳高雄報導)南宋國祚不長,政治上的偏安雖使其亟遭貶抑,但明麗山河卻孕育了卓絕的文物丰采,上至王公士族,下及市井庶民,南宋社會無處不體現出雅逸精緻的生活藝術,「點茶、掛畫、插花、焚香」儼然成為宋代美學的全民運動。10月上旬由故宮博物館推出的「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即是從藝文美學角度,重新給予南宋歷史文化的定位。

大紀元時報既為全球媒體平台,素以推廣正統文化、傳播美善訊息為宗旨,故特配合故宮藝文特展活動,舉辦南宋生活美學講座,邀請書畫、茶道及花藝名家,深入鑑賞南宋文化的雅韻逸趣,以享大紀元之友與各界藝文同好,期能藉此悠遊藝海、美化人生,並為社會添注一股俊雅風流。

大紀元「南宋生活美學」高雄場講座,11月21日在御書房溫馨開講,故宮博物院書畫處研究助理邱馨賢、茶道文藝達人白宜芳、高雄市中華花藝協會創會理事長黃美玉等名家,分別就「南宋時代氛圍與藝術意涵」、「靜賞香茗的省思」及「花心思」主題,分享他們長年浸淫藝術文化的獨到領會。座中來賓包括企業家、政府文化部門官員、藝術文創工作者及大紀元之友,共30多人與會,眾人聆聽清音之際,猶不忘品茗、觀畫、賞花藝,在悠閒的午後,各個皆為風雅名士。


「南宋生活美學」講師群與大紀元主辦單位人員合影(前排右起依序為:大紀元行銷企劃部經理郭枝蓁、故宮書畫處研究助理邱馨賢、南區分社社長張素杏、高市中華花藝協會創會理事長黃美玉、茶道文藝達人白宜芳)。(攝影:李晴玳/大紀元)


細說煙雨江南-青山樓外、畫我歷史江山

話說靖康當年,帝王蒙塵,宮廷之內皇親貴冑、樂工百匠悉遭金人擄掠,大宋文明黯然失色;爾後,高宗倉皇南奔,定都臨安,承續大統,但猶惶惶然北向稱臣。時勢動盪之際,是一代名將岳飛聯合抗金軍民,固守南宋半壁江山,江南經濟文化才得以高度發展;而推究南宋偏安一隅,竟得以開創出璀璨的藝術文化,自然也得利於優越的地理、人文環境。

由北宋畫家仰望山川的崇偉壯闊,而至南宋雅士徜徉於精工的山林畫境,邱馨賢有其獨到的見解,她以北宋范寬、郭熙及李唐的畫作構圖為例指出:「溪山行旅」是以謙卑之心對浩瀚宇宙的敬仰讚嘆;至若「萬壑松風」,則已將觀照視角下降至凡塵人間;及至南宋的山水畫境,不僅「人物」的遊賞逸趣被突顯,就連退居一側的自然景致,勾勒的筆觸也益發細膩、寫實。

綜觀南宋藝術之特色,在江南富饒的沃土上,文藝創作之風鼎盛,書畫方面除承繼徽宗的精緻寫實、及入世詩意的審美趣味;器物的型制、更開創出簡約素淨的生活美學與藝術品味,而這股崇尚簡雅的審美思潮,也正是當今東方生活美學的主流。

品味人生禪境-靜賞佳茗香、心清似水淡

飲食是微觀一個社會群體的最佳切入點,宋人在華奢之外,另創「簡雅」的新風尚,這不僅表現在藝術創作鑑賞上,也落實於生活飲食中,而「茶」恰恰足以成全其「淡泊回甘」的禪味。白宜芳表示,人生出門七件事中,「茶」雖敬陪其末,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麗陪襯,從製茶、點茶到品茶,每一環節皆融入了高度的技術與藝術。

白宜芳雅好茶道,更樂於以茶會友,當日現場他除了提供18年的徑山老茶,讓與會來賓品茗;更出示私家收藏的全套唐宋茶具,造型優雅的水注、茶罐,質地古樸、設色溫潤的鷓鴣斑茶盞及兔毫紋碗,令人觀之已堪興發思古之幽情了,更遑論靜靜品賞那一盞的徑山好茶。

不論是武夷的鐵觀音,抑或是餘杭的徑山茶,白宜芳均給予深情讚頌:前者是孤芳潛斂的柔情鐵漢,後者則如飄逸超然的雲遊高僧。他說:自古以來,好茶既「可飲」、「可品」,又能「養生」、「修性」;既可滿足物質到精神的層次,又兼具人文與自然深度結合的典範。南宋雅士好品茗,今人何妨也來一壺好茶共清談!


茶道達人白宜芳出示收藏的全套唐宋茶具,優雅的造型、溫潤古樸的質地,令人油然興發思古幽情。(攝影:李晴玳/大紀元)


若欲品味人生禪境,且讓茶道達人白宜芳為您沏一壺好茶,大家一同靜賞佳茗香。(攝影:李晴玳/大紀元)

悠遊花藝天地-與花對話、巧手細揣花心思

行旅花藝之路40載,黃美玉的步履不曾稍歇,甚且雀躍歡快一如青春年少。學習插花之初,黃美玉是從東洋花藝入手,但為探尋大器之美,她輾轉訪求,終於踏上回歸中華花藝之道。如今,賞花、讀花、插花,不僅是成為生活的要務,也是她生命藝術的體現。

提起中國花藝,可得上溯至魏晉南北朝,一束芳香虔誠奉上滿滿的敬意,那是對神佛的「供花」;降及唐宋,插花藝術逐漸推展至高峰,在社會各角落,無分貴賤、不論時節,花藝早已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黃美玉如數家珍般,一路帶領賓客回顧中華花藝的好風光。她說,唐宋花藝隆盛時期,四處皆可賞花,而依其場合之不同,所呈現的姿態丰韻亦各有別,宮庭花、文人花、禪花三者可為代表。

講座現場,黃美玉也親手示範了3盆插花獻與來賓,她隨手拿起一枝鮮花表示,萬物皆有情,花也是有情之物,在裁花、插花之前,應先與她對話,細心了解她的情感與特性,繁密的冗枝及失卻生氣的碎葉,宜適度裁去,花的精神氣度才能重現;這就好比人生修為,縈心世事要能適時割愛放下,才能展現新氣象與大自在。最後她含笑說道,花藝之美人人愛,而幽情鬱結之人尤其適宜插花!


高市中華花藝協會創會理事長黃美玉說,花也是有情之物,在插花之前,應先與她對話,了解花的心思。(攝影:李晴玳/大紀元)


高市中華花藝協會創會理事長黃美玉說,花也是有情之物,在插花之前,應先與她對話,了解花的心思。(攝影:李晴玳/大紀元)

品茗觀畫賞花藝-大紀元之友同遊藝海

11月21日午後,御書房的席間雅座飄散著淡淡的茶韻與花香,桌旁爐火上的茶壺正蒸騰著氤氳熱氣,舉座賓客無不怡然和樂,一同穿越時空,與南宋的生活美學家們共賞書畫、茶道及花藝。

高雄市美術推廣協進會理事長藍黃玉鳳表示,大紀元時報大力倡導正統中華文化,正是當前台灣社會最迫切需要的,她很樂意參與這樣有意義的活動,一同為推廣藝文盡心力。不諳茶道的她說,以前總覺茶味濃烈,不似清水甘甜,以後有機會也想學學正統的茶道。在此次講座中,能夠觀賞美麗的插花藝術,聆聽兩宋藝文事蹟,感覺很享受。

新思惟生活科技公司董事長許正吉說,他向來愛喝茶,但不知茶與宋朝何干?來此之前,對講題內容充滿了好奇;而到場之後,不但品了好茶,知道茶對人體的好處,也聽聞了無數的宋代掌故;此外,對大紀元更有一定的認識,感覺她是一股清流,能參與大紀元文化活動,真的很開心!

應朋友邀約前來的蘇千芳表示,以前未曾參加過茶會,沒想到這次竟還得知茶以外的知識,聽了白宜芳老師開講,感覺一股元氣油然自心底浮升;品茶之後,只覺好奇:何以喝茶可達到天人合一的禪境?當再次品味用越窯茶碗現沏的徑山老茶,她徐徐說道,用茶碗品茗,茶湯變得好柔潤,茶氣也更輕揚了;不像初用茶壺泡茶時,帶有微酸的悶味。

蘇千芳說,黃美玉老師的花藝極美,只見她信手拈來,簡單的東西立即呈現無窮美感,很覺不可思議,聽其解說、觀其技藝,不禁歡喜得打從心裡笑開了。


來賓蘇千芳雙手捧起一碗徑山老茶,並用眼、鼻、舌細細品茗,她覺得用茶碗喝茶,茶湯變得好柔潤,茶氣也更輕揚了。(攝影:李晴玳/大紀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