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桃源意境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越是快節奏的時代,人們越是忙裡偷閑,學會閑適、恬靜,品味「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

工夫茶,宛若一幅人生畫卷,蘊含著人生的哲理。一個人無論他是居於窮鄉僻野,還是身處繁華喧鬧的大都市,抑或飄洋過海,客居異國;不管他是一介平民,還是位居要職,腰纏萬貫,他都會時不時煮茗的飲,臨風反盅。在那縷縷白煙、股股茶香、裊裊餘韻中,我們彷彿看到白雲悠悠,小橋流水。

那色澤,淡淡之中夾雜著一絲絲黃色,令人賞心悅目。端坐簡樸香案前,凝視古色古香的茶具,烹茗閑坐,啜飲聊天,頓感人生如夢,平淡才真。

茶,始於清淡,沉於濃香。每個人的一生,猶如小小的一片茶葉,清清爽爽的來,轉而又在滄海人世的滾滾紅塵中飄泊,總是要嘗盡世間冷暖,歷盡人世滄桑,最終沉澱濃郁,方能苦盡甘來,走完自己的人生歷程,真正的品出人生之真諦。

──轉載自新三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著名的英國詩人濟慈曾說道﹕「只有將世界的苦難當作自身苦難的人,才能攀登藝術的巔峰」。而這本書所記敘的主人翁,中國人白少華先生在獄中所寫的詩句「悲喜隨風去,無染我清純」,卻道出了另一番真理﹕「只有將世界的苦難當作自身苦難的人,方能夠『赴身何彷徨』。」前者要的是苦攀的境界,後者守的是「苦修的精神」。就人類的精神靈魂而言,都彌足珍貴。
  • 古今中外歷代聖哲弘揚聖教,無不以人為本、以仁愛為綱,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緣施教、因法施教。「萬法唯心,念隨心轉,教由心生」,所以孔子弘揚儒家思想,而有《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聖典,老子崇尚自然之道家思想,而有道德經傳世,歷古彌新,尤其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弘法四十多年,為了弘揚般若睿智及大悲菩提心,弘道護生,希望人人皆能立地成佛,苦口婆心,開導世人,不論「生前事」、「今生事」及「生後事」皆教導得鉅細無靡,共傳法八萬四千法門,教法靈活,句句中肯,至理名言,無出其右,上述聖賢懿行,令人敬佩,值得我輩效法及學習。
  • (大紀元記者李新紐約報道)聲樂界人士Christian Lee剛來美國不到三個月﹐她於10月11日在紐約曼哈頓格羅德‧林奇劇院觀看完第二屆新唐人「全世界華人鋼琴大賽」決賽後﹐感觸良多。她表示﹐看完大賽﹐讓她理解了音樂的內涵和真諦。
  • 年紀增長,我們以為金錢、物質可以證明愛的濃淡;直到最後,我們才會恍然大悟,唯有經得起時間、歲月洗禮的,才是真的愛!
  • 人生寂寞,是因為生命在無明中看不到真理的輝光,所以千百年來,一直這麼消極的承受著這種苦。
  • (shown)終日的奔波與打拼中,人們忘記了什麼是魔術,麻木得看不到世界的神奇之處,甚至忘記了思考,思考什麼是生活、什麼是生命,我們究竟應該為什麼而活在人世間。
  • (shown)如何才能愛你的敵人呢?最快的方式就是先去愛所有愛你的人,同時不要對敵人進行任何評價。
  • 2010年4月27日,神韻巡迴藝術團在英國威爾士首府卡迪夫市的「威爾士千禧中心」大劇院首場爆滿。斯哥特‧崔夫先生(Scott Travers)是一家劇院的舞台製作總監,同時還兼任卡迪夫電台的主持人。他不僅僅被神韻的藝術魅力所折服,更為其蘊含的精神力量感到震撼。
  • 全美第一個公共公園─波士頓公園(Boston Common),近日在公園一綠地插上20,000支小國旗,以便在「國殤日(Memorial Day)」的長週末供人憑弔,緬懷麻州百年來為捍衛民主自由、為國犧牲的士兵們。
  • ,「如果按我以前的理解,演諸葛亮借東風這樣的題材,可能就是向東跳兩下,再向西跑一下,做幾個技巧運作,再在地上滾幾下。其實這些動作只是表面的東西,借東風為甚麼要在地上滾呢?並不瞭解那些動作的運用應該是為了表現出內在的人物個性和文化內涵。或者是有時想到去塑造人物,卻是用現代人的思維與生活方式去表現古人的狀態,也是無法成功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