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獨立記者的驕傲 朱淑娟寫紀錄

人氣: 2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北11日電)許多環保議題的場合總有個俐落身影,熟練地架起攝影機,一邊錄影、一邊做筆記,有時菜鳥記者會跟她問東問西,她總是不厭其煩的指點,她是拿下新聞大獎的獨立記者朱淑娟。

今年朱淑娟獲得「曾虛白公共服務報導獎」、「卓越新聞獎平面媒體類即時新聞獎」,另外與公共電視合作的作品也獲得「專題新聞獎」,這是首次有記者在同屆獲得1個以上的獎項,更特別的是,她以獨立媒體記者的身分獲獎。

第1次參賽就抱走3個獎,朱淑娟並非僥倖,而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她謙虛認為,評審要肯定的是在晦暗已久的新聞環境中,對於「獨立報導精神」的一種期許。

原本是主流平面媒體的記者,朱淑娟跑環保路線一跑10多年,去年4月報社人事調整時遭資遣,但她沒有因為失去主流媒體的光環而否定自己。被長官告知遭資遣的第2天,她如常到環保署採訪、寫稿,「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心中想著『做個獨立記者』」。

朱淑娟架起部落格,在她熟悉的領域,點點滴滴寫下潮寮空污、大林電廠、台塑、六輕、中科三、四期、永揚垃圾場、國光石化案等多件環境議題始末。

朱淑娟獲卓新獎的報導為「中科四期─風暴從這裡開始」,「中科三期‧環評與司法的論戰」則獲曾虛白新聞獎,這些議題剛進入環評會議時,並未獲其他主流媒體關注,透過她的部落格詳實記錄每場環評會議,網路上不斷傳播,議題逐漸發酵。

中科三、四期的環評相繼發生訴訟,朱淑娟為深入瞭解,下了一番工夫,例如她苦K法律相關書籍,也不斷請教律師、法學學者,雖然法律攻防複雜,她努力一點一滴弄到明白為止。

促使朱淑娟努力不懈的動力來自於環境正義的力量,她被環保人士、地方農民堅持土地正義、環境永續的精神而感動,因此她要讓無法到現場但想知道真相的人能獲得完整資訊,「記者散播出去的像種籽,因緣際會,會有更多的東西長出來,或做了改變。」

朱淑娟獲獎消息,讓同業或已不在記者崗位的昔日戰友相當振奮,有人在她的部落格留言「看到妳立下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對於新聞人是個很大的激勵。」

36歲轉行當記者,朱淑娟經歷採訪單位對主流媒體與獨立媒體的差別待遇,為求採訪更順利,她只好「靠行」公視和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朱淑娟說,歐美獨立媒體發展已臻成熟,白宮都可發採訪證給部落客,台灣也應發展機制,協助公民記者。

她認為,獨立媒體的存在,是刺激主流媒體改變的契機,因為許多公共議題,主流媒體常受限版面、政商關係而忽略、淡化;這次獲獎,評審們給予的肯定,很大一部分是激勵記者的志氣和勇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