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裡的樂園─台灣高原國小

文、攝影/徐乃義
font print 人氣: 619
【字號】    
   標籤: tags:

素有『森林小學』之稱的台灣桃園縣龍潭鄉高原國小,民國4年創校至今,已經走過94年的歲月,學校位處於桃園縣龍潭鄉與新竹縣關西鎮交界區,名聞遐邇的小人國與六福村旅遊景點即在學區內。

高原國民小學座落在龍潭觀光茶園裡,雖然曾因馬路拓寬而校園圍牆被迫後移,但校園的綠籬扶桑花,讓『森林小學』仍是名實相符。踏入校園,大片濃濃的綠意圍攏過來,宛如置身刻意經營的公園般,與建校同齡的肖楠,是鎮校之寶,蒼松翠柏,高可齊天。

還原歷史 保育生態


高原國小在各種活動競賽中表現優異,總務主任朱金坤是校園環境生態的守護神,也是校園生態池的催生者,而在國內兒童文學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的教務主任呂嘉紋則是這所『森林小學』文史資料的紀錄者,更是高原國小閱讀教育的魔術師。

朱主任表示,高原國小位於龍潭鄉銅鑼圈段貧瘠紅土區,過去是紅磚以及龍泉茶的出產地,但因為茶葉生態改變,如今只剩下手工茶,磚廠大都關門歇業。朱主任回想當年校門馬路拓寬,學校圍牆植栽經過師生與社區研究討論,決定以多層次植栽灌木的方式,種植成扶桑綠籬,除了還原歷史,也希望配合環保生態。

高原國小位處龍潭鄉高處,校園四處沒有河川水池,朱主任認為溼地生態、自然生態是校園欠缺的,因此利用校園內原有的水泥魚池,經由師生共同協力建構成生態植物區,並利用枯乾樹幹廢物利用製作木椅、木橋,不但落實資源回收,更是最佳的環保教育。


橄欖樹的祈福活動。


高原國小校區附近得天獨厚有豐富的生態物種,親師生踏遍學校社區,讓學生了解社區地理、歷史,參觀客家歷史建築。95學年度完成「悠遊高原綠鮮蹤」-生態綠活圖,師生每年辦理「遠足」教學活動,分六大路線,並邀請綠種子志工、老師及高年級學生擔任導覽解說,結合自然、社會、語文等領域學習。

而高原國小致力推動的閱讀教育與環境教育,也獲得桃園縣政府教育處「一校一特色」學校特色二項認證通過之殊榮,而推動「客語生活學校」的部分,則是榮獲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頒發「績優學校」榮譽。

書香涵養 融入教育

龍潭高原國小呂主任是校園文史資料的紀錄者,更是高原國小閱讀教育的魔術師,呂主任的一枝妙筆透過與全校師生交流的部落格,以典雅、簡單而又讓人深刻思考的圖文,讓師生在耳濡目染中,培養閱讀的嗜好。

規劃「圖書館利用教育」的環境解說內容時,呂主任安排一位高年級的導覽小天使,由他負責提醒大家:「每次在進入學校的圖書館以前,最好能夠養成在門口的腳踏墊上原地踩幾下的好習慣,主要是為了讓黏在我們鞋底的髒東西掉落下來,避免它們繼續成為潛藏在圖書館裡的垃圾與危機。」

呂主任認為可千萬不要輕忽了這個小小的舉動喔!因為它不僅是基於環境衛生的考量,更是要讓我們的小朋友在成為愛看書的閱讀小博士之際,也同時培養他們能夠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高貴情操。

老樹故事 圖文美記

吳校長表示,操場跑道圍繞著近20棵具有70年歷史的橄欖樹群,除了是最佳學習遊戲綠蔭場所外,每年冬季結實纍纍採收後,成為全校師生最受歡迎的美食。

而高原國小為悼念學校一棵高齡70歲的橄欖樹爺爺,也舉辦「橄欖樹爺爺的畢業典禮」,呂主任以學校的橄欖樹為對象,創作「書香庭園」,現場就揚起這20位小朋友非常柔美的歌聲,他們唸著,「打開一本書,靜靜地坐在橄欖樹下,濃密的樹蔭,為你撐起了綠色的大陽傘,柔柔的微風,為你轉動了涼爽的冰冷扇;打開一本書,靜靜地坐在橄欖樹下,一群愛看書的孩子們,準備開始飛-翔-」。

高原國小的工友彭明正,也特地親手採摘熬煮橄欖,讓全校師生共同見證橄欖樹爺爺結實纍纍的美好收成,也讓在場的所有小朋友忍不住高聲驚呼:「哇!真是太棒了!竟然還有醃漬的橄欖可以吃耶!」


小朋友享用工友彭明正特地熬煮的橄欖。


呂主任強調彭明正叔叔每年親手醃漬的一鍋鍋橄欖,之所以會廣受全校師生的喜愛,以及讚不絕口的一致好評,除了他所精心添加的那些調味品之外,還有一種是市面上無法買到的材料喔!那就是……他的一片善心與美意。

雖然後來發現有些烏龍,老樹竟然復活!但為了避免斷裂的枯枝成為校園安全的隱憂,校方決定將那些已經生病的橄欖樹鋸除,並且希望讓這些功成身退的樹幹與枝條,以另外一種裝置藝術的面貌,重新在校園內陪伴全體的師生。

而呂主任與朱主任也特地把這些年工友叔叔親手醃漬橄欖的「獨家祕笈」,製作成一張圖文並茂的大海報,讓大家在享用一顆顆美味、飽滿的橄欖之際,都能夠留下更深一層的認識與體會。

社區結合 文化傳承

高原國小學校與社區緊密結合,能善加利用社區資源是學校一大特色。銅鑼圈台地由於地勢高,居民生活及用水頗不容易,耕作要看天吃飯,過著極為困苦的生活。客家人勤樸克儉的精神與重視孩子教育,讓銅鑼圈的長者,在辛勤耕作茶園維持生計之餘,仍然不忘記囑咐家中的子弟們,除幫忙分擔家務外,一定要努力求取更高深的學問。

畢業的校友倘若在外地有一番成就,總是不忘回饋母校的栽培,高原國小更有全國罕見的——以「節省喪葬費用,捐助學校作為獎助學金」的優良社區風氣,每逢 10週年的大校慶活動時,校友們總會留下一大紀念事業,90週年校慶時,興建巍峨的校史館,使師生能緬懷過去校園點滴與榮耀,發揮傳承精神,對於母校學子嘉惠良多,更蒙得社區廠家的協助與支援,助益校務的順利推展。◇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寒假期間,濱江國中的師生們在校長的帶領下展開一場「愛,永不打烊」之旅。經由訓導主任鄧錦榮的規劃,校長柯麗萍和各處室的老師、學生以及家長們,一起拜訪了臺北市博愛發展中心園區的弱勢孩子。
  • 讀報教育對內化學生的氣質,有加成的效果,竹田國中賴芳蘭老師表示,「我們學校孩子的氣質很優質,這次看了學生的讀報心得作品,發現孩子心靈層面的成長提升很大,真的讓我很感動。」
  • 即便過了二十幾年,桐林國小的孩子們,依然清楚知道這場地震是如何重創了故鄉。姜韻梅說:「我希望孩子們都記得,那場大地震是毀滅、但也是重生。」走進重新整修的圖書室「童話森林」,當年黃建興特意將圖書館規劃為獨立空間,就是希望能提升使用率。如今嶄新的圖書室,順應原始設計,在挑高的牆面上裝置了一棵桐花樹,這棵樹沒有頂,彷彿象徵著書中的知識應該延伸至外頭的自然世界。牆上的鐘,時間停留在凌晨一點四十七分,那是九二一大地震發生的時間。
  • 龍華國小雖然位於都市裡,卻保有珍貴的生態環境。中庭刻意以土丘造型模擬自然環境,搭配小橋流水生態池,不但是孩子們下課時間嬉戲的場合,也吸引了鳥、松鼠等小動物穿梭其中。
  • 「凱旋國中是台灣第一所無校門、無圍牆的校園,」黃建興站在凱旋國中入口,愉快地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得意作品。沒有圍牆的阻隔,打從校園入口就能沿著鋼構棚架走廊直接走進校園,寬闊的視野、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坪,宜蘭縣政中心區唯一一所國中——凱旋國中在二○○七年風光落成啟用,不但是宜蘭家長眼中的熱門學校,新穎的校園設計更讓凱旋國中躍為宜蘭建築之旅必訪的一站。
  • 位於溫哥華瑪格麗特街(Marguerite Street)的肖納西小學(Shaughnessy Elementary School)歷史悠久。(shy100.ca)
    溫哥華的一所小學通過挖出1919年該校成立時的時間膠囊來紀念其成立100周年,儘管最初組織慶祝活動的人並不知道它的存在。據CBC報導,切爾西.米勒(Chelsea Miller)和薩布麗娜.拉弗朗西斯(Sabrina LaFrance)的孩子都就讀肖納西小學,為籌備學校百年紀念活動,兩人一起研究該校歷史並查找資料,她們在一個溫哥華微縮膠片檔案中看到了一篇有關1919年9月22日威爾士親王愛德華來訪的報導。文章說,他的訪問包括在學校的奠基石內放置一個時間膠囊。
  • 假期結束,孩子也該返校了,如何讓孩子的心收回來,確保恢復正常作息規律,做好迎接新學年的準備呢?以下來自家長泰特女士(Carolyn Tate)的五條貼士應該會有所幫助。
  • 紐約市目前有八大特殊高中,而早期只有三大特殊高中——史岱文森高中、布朗士科學高中和布碌崙科技高中,1972年紐約州立法把這三所以入學測試作為招生方式的高中確立為特殊高中,並以法律確立入學測試成績為其唯一招生標準。到2002年彭博任市长後,他先後把新設立的五所高中列入特殊高中體系,亦以入學測試(SHSAT)成績作為錄取的唯一標準,不過授權「市教育局教育政策小組」(PEP)有權改變後面這五所特殊高中的錄取政策。
  • 東海大學,曾有台灣最美麗大學之稱,綠樹成蔭,古樸的唐風庭院,讓走進校園的遊客,很難不放鬆心情,我想,東海最知名的不外乎路思義教堂、牧場、校園廣宏幽美,其實呢,她不凡的歷史,更是值得大家來了解,以下就簡單介紹東海大學創校歷程與幾位重要人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