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DNA之父詹姆斯‧華生 開啟生物科技高峰會

人氣: 3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蕭華台灣新竹報導)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腦科學中心,邀請發現DNA雙股螺旋結構的國際知名分子生物專家詹姆斯‧華生教授(James D.Wastson)為「生物科技高峰會」舉辦揭幕剪綵演講,新竹市長許明財也一同出席開幕儀式。

詹姆斯華生教授(James D. Watson) 被譽為DNA之父,現齡82,華生教授與同儕克里克(Francis Crick)於1953年發表舉世聞名的論文,首度呈現去氧核醣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簡稱DNA) 的雙螺旋結構。DNA係組成基因染色體的分子,能自我複製,扮演著生物遺傳的最關鍵功能。這項發現,使兩人與威爾金斯(Maurice Wilkins)共同榮獲1962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獎時華生教授僅34歲。1998年美國時代雜誌(Time)標舉華生教授為20世紀一百位最重要人物之一。

華生教授表示,目前研究的首要目標,是將人類癌症相關基因的序列完整定出來,再與正常細胞的基因比較,進而判斷哪些遺傳突變會導致癌症。未來10年內希望能將重心轉向精神疾病遺傳學,華生教授認為基因會影響行為,因此可以從基因的層次去了解大腦如何運作,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完整的神經網絡與大腦運作之謎,能如同DAN雙螺旋結構般被解開。

對於如何才能培育出優秀的人才,華生教授在與《科學人》榮譽社長曾志朗的訪談中表示,「如果想要在科學領域有所成就,一定要有校風自由的大學,人們可以在校園暢談自己心中的真理。教育要靠民主才能茁壯,一定要讓人可以說出心裡所想的事情。」「必須教學生要有正確的目標。學生要和聰明的人來往,我有一個法則:絕對不要是在場最聰明的人,因為這樣你會學不到東西。不要給年輕人一個工作,而是要給他機會去發現。思考比記憶重要。」

華生教授(James D. Watson)此次訪台,除參加中研院講座,亦應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溫世仁卓越學術講座」之邀請,於四月一日至四月三日訪台期間於國立清華大學及國立陽明大學,針對青年學生族群及生技醫學領域人士發表三場公開演講,分享其科學人的人生歷程與研究貢獻。


清大校長陳力俊頒贈榮譽特聘講座教授予詹姆斯.華生博士。(攝影:蕭華/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