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活致勝秘訣

讓所仰慕的教授成為自己的良師益友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很多學生認為教授們就像學術領域的邪惡教主,他們從象牙塔裡飛出來抓住你,用大量的論文作業、費解的教學提綱及考卷測驗、折磨你。事實上並非如此,教授們通常都很友善。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想擁有最有意義的大學生活經驗,這些教授的支持將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傑出學生,你必須讓教授成為自己的良師益友,讓他了解你的學習計畫、生活目標、興趣及成長經歷。

與教授保持密切關係將有助於推動你達成更具挑戰性的學業目標,也會使你得到更多的機會。教授們是學生獲得成功的守護人,是他們為學生提供了推薦信、非正式的介紹以及經驗性的建議,這些對學生來說十分重要,可以幫助你贏得獎學金、被邀參加有競爭力的課題研究計畫、得到夢寐以求的實習機會,或被提名某項獎勵。總之,教授們能幫助你得到一些通常只授予資優生的機會。簡單地說,教授們會為你在學業上獲得成功提供推動力。

與教授和樂相處並不是一項困難的工作,你完全不必擔心。教授們大多喜歡與學生交流,這通常是他們獲得對自己的教學質量的反饋意見的唯一途徑。為了建立一種有意義的聯繫,一開始的時候,你應該在辦公時間經常拜訪教授。或許你會擔心自己沒有什麼具體問題可以與教授探討,訣竅就在於你要擅長觀察,如果你找到了開始與教授談話的機會,那麼以後的機會還有很多。在你寫一篇論文時,你可以拜訪教授,與他談論相關話題,而後再次拜訪,從他那兒得到他對你的想法的意見。一旦開始下筆了,你可以請教授檢查你的論點結構。在考試之前,你可以請求教授對上課時提到的一些難點詳細講解。如果你學習的是技術方面的課程,教授將樂於與你討論家庭作業,以及那些你無法透徹理解的概念。

如果這些嘗試使你和教授之間建立起了一種良好關係,你們就可以將談話內容慢慢轉移到一般的學業意見,而不再只是與課程相關的具體問題。你要保持這種無拘無束的對話,即使是學期結束也要經常與教授保持聯繫,每過一段時間就繞到教授的辦公室,告訴他一些事情的進展情況。如果教授也教授其他你感興趣的課程,就主動選修它,對你希望結交的教授表現出你專注於學習他所傳授的知識,長此以往,他一定會希望看到你的成功。

這一方法並不是胡亂拍馬屁,不要輕信其他人的鬼點子─那些所謂的忠告。讓所仰慕的教授成為自己的良師益友是大學生一種非常自然的需求,因為你需要一個經驗豐富的人引導你度過人生中這個複雜而令人激動的階段。事實上,這是一種雙贏的關係,一方面使教授感覺到自己的影響力並獲得成就感,另一方面讓你擁有許多參與機會。與教授之間建立起這種嚴肅而良好的關係,這表示─雙方對於保障你學業方面的成功作出了鄭重的承諾。◇

─ ─摘錄《大學生必修的75堂課》宏道文化出版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學學測成績剛剛公布,許多學生與家長正煩惱著選擇合適的入學管道。中原大學鑑於經由大學甄選管道錄取的同學,距離開學還有4、5個月的時間可以好好為大學生活做準備,特別提供線上提前學習機制,中原新鮮人不僅可以從「新生1網通」獲得學校相關訊息,體驗大學生活;更可以連結到「i-learning中原網路學園」,進行課程學習,讓同學在輕鬆的閒暇之餘,同時提昇進入大學的競爭力。
  • 臺灣大學舉辦的「杜鵑花節」活動,今年除讓高中學子瞭解臺大、初探大學生活面貌外,還結合藝文活動、主題展覽、校友專屬系列等,並敞開大門,歡迎民眾參觀。
  • 網路學園中原新生搶「鮮」修課中原大學架設的i-Learning中原網路學園,新鮮人不出門也能在家體驗大學生活、課程。
  • 又一個學年即將開始,隨之而來的是新課程、新想法、新的學術探險,以及嶄新的挑戰。其中一項挑戰就是記筆記。學會如何記好筆記,無論對學生還是任何喜歡學習或從事研究的人來說,都至關重要。
  • 服務,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事,首先要學會「付出」來服務別人,自己才會更進步。
  • 我的情緒就如同海上的小船一般,載浮載沉。一下子萬里無雲、艷陽高照,一下子風吹雨打、雷電交加,脾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來,也很快的煙消雲散。最令我感到印象深刻,也最令我感到懊悔的一次爭吵,是在國中二年級下學期時。
  • 在老屋的重生中我看到了跨越的勇氣。跨越的勇氣讓我們可以突破自己去經歷更多的美好。
  • 「沉默是金」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語詞,也是一種行為處事的方式,原本是有著謹言慎行、多思考少辯解等等意思。但有些人理解錯誤,認為不管什麼時候,保持沉默才是對的。這樣的理解對嗎?
  • 年假是拉近親子關係好機會,順便了解孩子上網及網路交友狀況。如果孩子遇到網友怪怪要求,專家建議家長與孩子一起加強數位素養,讓孩子認識網路可能的安全警訊、風險,且對網友過分要求學會堅定說「不」,以及適時找身邊大人求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