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親子互動少 恐導致幼兒發展遲緩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5月19日訊】 (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報導) 許多父母因為平時忙於工作,而忽略了孩子發展的狀況,常以隔代教養的方式讓祖父母、保母,外傭等代為養育,而與孩子互動機會大幅減少,可能使孩子因為過於保護,或有狀況時無法及時發現,錯失治療黃金期,進而導致發展遲緩。

社福團體「心路基金會」公布,根據內政部98年統計,台灣學齡前人口有144萬多人,依國際研究推估,台灣應該有8萬7千名0到6歲的發展遲緩幼兒,但目前接受早療通報只有1萬6千多人,其中,只有三成八在0到3歲黃金治療期被發現及通報。

心路基金會主任林麗英表示,孩子發展遲緩有部分為先天,不過也有許多個案是因為後天刺激不足所造成,並強調,發展遲緩風險並不是只有低社經地位或高風險家庭才存在,若是父母平時忽略給孩子適當的發展教養,包括早產與過度保護等,也有可能成為發展遲緩的一份子。

心路基金會執行長宗景宜指出,家長是孩子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把關者,也是促進孩子發展最重要的老師。為讓家長及早發現自己的孩子有沒有發展遲緩,特別推出「幼兒發展療育網站」,讓家長定期為孩子篩檢,如果發現孩子的發展有任何問題,網站上也會提出建議。

林麗英說,其實很多對於發展遲緩的治療都偏向於醫療,但其實最重要的是「療育的概念」,應該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來教育,比如幫孩子刷牙時,可以跟他講講話,一些動作技巧上的問題一步一步的讓孩子去感受,在互動過程中刺激孩子的發展,雖然看似芝麻綠豆的小事,卻有很重要的療育概念在裡面。

心路基金會呼籲,家長如果不知道自己孩子是否適齡發展,可上基金會在網站提供24小時線上療育服務,家長可透過育兒討論區提出問題,將有專業療育的顧問團隊回答。

此外,家長可隨時或定期針對不同年齡的幼兒進行篩檢,瞭解幼兒在語言、動作、及生活自理方面的發展狀況,讓父母及早發現以及時把握發展治療幼兒遲緩黃金期。詳情可利用「心路幼兒發展網站」(http://baby.syinlu.org.tw/)查詢。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