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傳系列之十四

【佳人傳】志節如冰雪的女詞人熊璉

作者:蘭音
熊璉有機會入塾求學、拜謁名師,很快掌握詩詞文賦、琴樂書畫諸般才藝。圖為圖為清 包棟繪 《撫琴仕女》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7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飄然塵外,一潔如斯,她是一株淡雅超然的凌波水仙;欲飛還歇、徘徊空階,她也是一隻漂泊半生的秋日殘蝶。

她曾懷著萬豔同悲的感慨,痛悼薄命的深閨佳人:「我為紅顏聊吐氣,拂醉毫,幾按淒涼譜。」她更懷著同病相憐的悲憫,為廣大的失意文人發出不平之鳴:「今古才人都冷落,一腔歌哭付文章,把卷立蒼茫。

她只是一個平凡人家中的平凡女子,卻天生聰穎好學,詩詞書畫俱佳,留下大量傳世之作。她就是清代乾嘉時期的江南才女——熊璉。

詩賦立就,皆有驚人句

熊璉,字商珍,號澹仙,生於一戶普通的書香之家。她還有一個弟弟名叫熊瑚。瑚、璉,本是宗廟中盛黍稷的禮器,孔子以「瑚璉之器」比喻國之棟樑。熊璉姐弟以此為名,可知他們早早被父母寄予厚望。

熊璉是詠物的高手。花鳥山水,經她慧眼觀照,妙筆描畫,便被賦予高華潔淨、孤傲堅韌的品質。圖為清馮箕繪《仕女四屏圖》之一《寒香疏影》局部。(公有領域)

其實,熊璉家境貧寒,父親早逝,熊璉的母親仍然努力讓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熊璉姐弟自幼學習詩書禮儀,學識、德行皆不遜於名門子弟。

更難得的是,熊璉早早顯露文學天分。《澹仙詩鈔跋》載,熊璉幼年時便好讀書、作詩賦,即有驚人句;長大後,學問益進,在文章、書法方面尤為精擅。

刺繡餘閒就塾時,也從花裡謁名師。貪看夜月憎眠早,倦挽春雲上學遲。」(《感舊》)在母親的苦心栽培下,熊璉不僅學習刺繡女紅,更有機會入塾求學、拜謁名師,很快掌握詩詞文賦、琴樂書畫諸般才藝,成為一位多才多藝的江南閨秀。

熊璉好吟詠,早期作品呈現出優美明淨、清新如畫的風格。如組詞《望江南‧江南詞》,以清淺溫柔的筆調描摹出一幅幅清逸明秀的山水畫卷。「江南好,綠水傍紅橋。釣艇移來垂柳岸,風箏繫在杏花梢。一帶酒旗飄。」碧水之上,橋邊紅藥、岸邊楊柳,構成輕紅快綠的春日好景;花樹之間,一只風箏掛在樹梢,一片酒旗迎風搖曳,若隱若現,閒適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江南好,煙雨暗春山。市上櫻桃紅帶露,開園軟笋綠堆盤。柳拂回闌干。」煙雨氤氳,青山杳杳,一片空濛清靈;成熟的櫻桃擺上街市,紅豔欲滴,圓潤可人。明暗的對比,烘托出江南雨季的獨特風光,翠柳輕拂闌干,又透露出作者暢意愉悅的心情。

她還是詠物的高手。花鳥山水,經她慧眼觀照,妙筆描畫,便被賦予高華潔淨、孤傲堅韌的品質。「水國炎氛原不著,一種芳心冰雪。冷處逾清,描來益淡,影伴蒹葭月。」(《百字令‧秋蓮》)秋意蕭瑟,愈顯蓮花冰雪般的品格;花影伴月,清冷而恬淡,突顯蓮花淡雅脫俗的氣韻。

芳草徑中秋露冷,海棠花下寒蛩咽。繞空階,何事更依依,情猶熱。」(《滿江紅‧秋蝶》)草徑露冷,草蟲幽咽,柔弱的秋蝶依然無懼寒冷,在空階上徘徊飛舞。這隻蝴蝶,象徵著濃烈的情感、倔強的生命力,更代表了詞人不為苦難而磨滅心志的精神力量。

在各類才藝的薰陶下,熊璉對世間萬物、世情百態,也形成獨特的見解和獨到的藝術品位。她也將種種領悟,融入其詩詞作品,進一步提升文學造詣,在群芳薈萃的清代才女群體中自成一家。

一曲冰弦彈未了,十二屏山,錦帳人空老。」(《蘇幕遮‧春夜》)她以冰絲喻琴弦,傳遞出琴曲淒清寒涼的意味,華麗深閨中的佳人,也像琴曲一樣,高貴華麗卻落寞惆悵,只能空嘆年華虛度。

詩境即畫境也,詩宜峭,畫亦宜峭。詩宜曲,畫亦宜曲。詩宜遠,畫亦宜遠。風神氣骨,都從興到,故昔人謂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也。」(《澹仙詩話》)她以畫論詩,以藝術精神的相通性探討「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內涵,非深於詩、畫不能道。

苦節一生,詞品亦如人品

熊璉在清代的知名度很高,無論文字還是德行,都備受文士、才媛的推崇。他們紛紛讚歎,其詩詞「思深骨秀,宛如霞上人語」(《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其書稿「借觀者紛至,不能遍應」(《澹仙詩話序》),其品行「凜冰檗之貞操,振金荃之遺響」(《玉棲述雅》),其為人「負一時重望,為士林所推重也」(《閨秀詩話》)。

熊璉的生活是非常孤獨、辛酸的,由於丈夫患病,她不僅生計艱難,膝下更無兒女。圖為南宋 劉松年繪《真跡冊》之六局部。(公有領域)

江蘇如皋,是熊璉的家鄉。當時的如皋縣令曹星湖,在政務之餘廣收弟子,共賞奇文,並注意到學生熊瑚才華出眾。曹星湖問其師承,熊瑚答家姐熊璉的才學,堪為自己的老師,並將呈上熊璉的一部詩文集。

於是,曹星湖意外發現了一位深閨才女。他拜讀其作,感佩不已,讚熊璉「思幽深而華秀,逸有唐人音,多感且愁」(《澹仙詩鈔序》)。他與當地名士,慕德者賢之,愛才者惜之,紛紛幫助熊璉整理、刊印文集。她的作品才得以流傳,她的才華和事跡,也逐漸為人熟知。江南一帶,又多了一位德才兼修、流芳後世的佳人。

在熊璉的文集中,許多名家為她撰寫序跋,講述她的身世遭遇。今天的我們,也得以通過這些珍貴的文字,勾勒出熊璉簡單而坎坷的一生。熊璉成年後,與同鄉的陳遵結親,但陳遵身患「廢疾」,生活不能自理,並不適合成婚。陳父不忍心連累熊璉,多次提出解除婚約。

知書達禮的熊璉,也是信天命、守信諾、有擔當的女子,她堅持履行婚約,嫁入陳家為婦。熊璉的義舉受到鄉鄰的敬重和稱頌,讚她「大節凜然,尤足昭垂千古」(《閨秀詩話》)。

在陳家,熊璉照顧丈夫,侍奉公婆,努力做一個盡職盡責的賢婦。而實際上,熊璉的生活是非常孤獨、辛酸的,由於丈夫患病,她不僅生計艱難,膝下更無兒女。三十多歲時,她的丈夫、公婆相繼去世,熊璉孑然一身,衣食無著,只得回到娘家,一心奉養母親。

後來,母親也去世了,熊璉後半生跟著弟弟熊瑚生活。她不顧年邁之軀,走出閨門,擔任私塾師,貼補家用;平日裡則筆耕不輟,作詩賦遣懷抒情。故而《然脂餘韻》評價她:「苦節一生,老而好學」。正是這樣一位志行高潔、善始善終的女子,寫出了那些美好而純淨的作品。

熊璉是甘守孤寂的節婦,也是愛母至深的孝女。在熊璉孤寡的生命中,親情成了她最大的慰藉。她與母親的情感最為深厚,而母親的去世,帶給她沉重的打擊,讓她失去了最重要的精神寄託。懷著深切的悲痛,她用筆墨回顧和母親雖苦猶樂的生活點滴,訴說對母親不絕如縷的思念。

思親夢不到重泉,夜坐焚香倍慘然。」(《見月》)她以夢寄情,以夢親不得的失意悵惘,襯托現實獨坐懷親的慘然魂傷。「從今獨臥驚涼怯,無復高堂喚女聲。」(《哭母》)她以昔比今,從母親喚女的日常片段,對比今日寒夜獨臥的孤苦淒惶。

終天抱怨,記床前執手,殷勤數語。」(《百字令‧書感》)母親生前的叮嚀絮語,她牢記在心,更反襯出今時的孤寂、痛苦。「一任圖成空望影,反哺何能?我亦傷心境。」(《鳳棲梧‧題介庵望雲圖》)她為自己終生貧病,無法讓母親安享晚年而慚愧,更為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而遺憾、痛悔。她悼念母親的詩詞,情深意切,字字泣血,令人不忍卒讀。

身世微茫,古今才士同悲

熊璉一生孤苦窮困,她卻將這些苦難,鎔鑄成一支生花妙筆,述生平、懷故人、遣幽思,用一篇篇詩文、一部部文集,展現了閨秀文學的筆力與境界。正是「乾坤大義付文章」「千秋筆底姓名香」(《浣溪沙‧纂修應聘》),她本人也如男性文人一樣,在「立言」方面實現「不朽」的理想。

熊璉意識到,不獨才女,這些文士群體,同樣面臨懷才不遇、有志難伸的困境。圖為明文徵明繪《仿趙伯驌後赤壁圖》局部。(公有領域)

而她又能超越自身的苦難,關注古今才女的命運,同情她們的遭遇,為她們的「紅顏薄命」發出真摯而悲慨的嗟嘆。
亭亭豔秀,縱托根垓下,飄零誰主。記否當年亡國恨,絕似低鬟不語。」(《百字令‧虞美人花》)熊璉以花喻人,抒發對虞姬隨軍飄零、含恨而終的惋嘆。

一代貞魂,千秋薄命,仍向風前舞。漢宮何在,此花終是屬楚。」她更敬佩虞姬的深情與貞烈,虞姬雖已化作裊裊芳魂,但是她對項羽和楚國的忠義永遠為後世稱頌。

萬里塵沙,誰不嘆,紅顏零落。須知道、無多絕代,同茲命薄。」(《滿江紅‧明妃詞》)王昭君出塞和親,換取兩國安寧,一代佳人終老於黃沙塵土,她的故事也充滿悲情色彩。

傾國都因紅粉誤,畫圖豈怨丹青錯。況浮生、到處是南柯,空裁酌。」作者思考昭君悲劇的原因,究竟是昭君才貌絕代,還是畫工貪財誤事?她結合自身經歷與感悟,發出了同茲命薄、人生如夢的千古慨嘆。

熊璉也為現實中遭遇悲慘的女子痛心不已。有位富家女,飽受遠嫁之苦,她聽聞此事,不禁憂從中來:「遠水驚號,悲風驟起,何異文姬帳外笳。遙知道,那殘妝獨坐,粉淚嗟呀。」(《沁園春‧富家女嫁歸海上風景之苦聞而感賦》)

鄰家少女妙齡早逝,熊璉親自為她寫下輓詞:「記相逢羅袖籠香,玉釵拖鬢。年少風光空自愛,一霎虛花泡影。端的為紅顏薄命。」(《金縷曲‧挽臨姬》)

才女熊璉,也受到男性文人的關注,他們亦師亦友,或點撥詩詞創作,或襄助刊行文集,為熊璉的文學事業帶來很大助益。在交遊過程中,細心的熊璉也意識到,不獨才女,這些文士群體,同樣面臨懷才不遇、有志難伸的困境。

她從一個被提攜、被照顧的弱女子,變成關注天下、心懷憂患的正義之士,用文字作品為那些失意文士慷慨悲歌。比如熊璉的業師江片石,滿腹經綸卻只能困於鄉間,難有作為,熊璉對這位老師滿懷崇敬,更為他的困境而不平。

有句驚人,無錢使鬼,與水同清。」(《沁園春‧題片石夫子獨立圖》)寥寥數句,刻畫出江片石文采斐然卻潦倒困頓的書生形象。在同一首詞中,熊璉又為老師發出憤懣的心聲:「嘆青雲夢冷,才人薄命;紅塵福濁,豎子成名。

她用題畫、贈答的方式,為多位文士賦詩填詞,塑造了豐富的文士群象。有的清高守志,「花管頻揮,賞音人少,獨奏陽春曲」(《百字令‧題邵蓉江先生詩集》);有的窮且益堅,「處士名山,期不朽、肯向紅塵歌哭」(《百字令‧題黃楚橋先生讀書秋樹根圖》);有的瀟灑放曠,「放眼高瞻,開懷遠寄,萬頃蒼茫映碧天」(《沁園春‧題徐湘浦先生臨江觀弈圖》)。

説甚弔古評今,吟風嘯月,都是才人淚。」(《百字令‧題江西吳退庵先生詩草》)青衫紅妝,千古同悲,才高而命舛的熊璉對待諸位文士,也有著「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受。她惋惜他們的際遇,敬佩他們的氣節,更相信他們的才名將在歷史中不朽。她的這些詞作,也飽含了互相扶持、彼此勉勵的意味。

在詩詞世界裡,熊璉找到了生命的色彩和不朽的意義,並且跳出「小我」的悲劇,關懷天下失意之人的命運。她的作品,有悲苦、有幽怨,更多的卻是堅韌的精神和鼓舞人心的力量。

參考資料:《閨秀詩話》《澹仙詩話》《澹仙詩鈔》《玉棲雅述》《然脂餘韻》等。

點閱【佳人傳】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 @#

推薦閱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天啟年間,大明國運走向沒落。仕宦書香之家,尚能享有片刻閒適安寧的天倫之樂。在大學者王思任家中,聰慧婉麗的三小姐正無憂無慮地成長著。
  • 蕉園詩社的成員,皆是來自書香世家的才女。由於血緣或姻親的關係,她們時常來往、交際,相同的愛好和品味,又促成她們結社的機緣。她們或是母女、姐妹、密友,更特別的是還有兩對婆媳。她們不僅僅是親人,更因為詩詞成為彼此的知音。
  • 西湖之畔,段家橋頭,有一處小攤格外引人矚目。攤位上擺著一幅幅頗具元人筆法的淡墨山水,畫作上題著娟秀的小楷——「黃媛介」,攤主恰恰是位布衣荊釵的少婦。一旦賺夠一日的生活費,她就匆匆收攤,不肯再作畫。
  • 「天地英靈之氣,不鍾於世之男子,而鍾於婦人。」明清以來,許多文人認同這一論點,重視女子才華,因而這一時期才女大量湧現,才女文學之繁榮,也大大超越以往的朝代。
  • 明清時期,江南才女如群星閃耀。其中有一位傳奇閨秀席氏女,因擅長畫蘭而以「佩蘭」為號。她不僅能教丈夫寫詩,雙雙結為人間詩侶;而且驚世駭俗,成為「乾隆三大家」之首袁枚最推崇的女弟子。
  • 若是一位孩童,精通某項才藝,如寫詩、作畫等等,人們就要稱讚他是神童了。而清代這位出身江南書香門第的小女孩,不僅能詩擅畫,甚至能用書畫換取錢財,承擔養家的重任。她不僅是神童,更是才華與擔當兼備的傳奇女生。
  • 古時候,傾心詩詞的才媛不勝枚舉,潛心鑽研學問的女先生卻寥若晨星。王照圓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她的丈夫卻是清代大學者郝懿行,精通古籍的訓詁與考據,其著作《山海經箋注》《爾雅正義》等至今都是學術界的必讀書目。
  • 明末的某個煙雨時節,蘇州郊外,支硎山中,出現了一位攬勝探幽的青年才俊。忽遇驟雨,他躲進一座莊園,卻駐足在庭院中,憑欄觀魚,困倦之際忍不住沉沉睡去。當晚,莊園主人就夢見山中別業,有神龍臥於欄杆。次日清早,主人親自入山察看,恰好看到仍在休憩的青年。
  • 「我謝絮才,生長閨門,性耽書史,自慚巾幗,不愛鉛華……」一齣獨幕劇,一場獨角戲,吟唱著清代女子的才情與心志。這部雜劇名為《喬影》,甫問世就被之管弦,傳唱大江南北,其流行程度,頗似有井水處必歌柳永詞的盛況。
  • 明清之交的江南無錫,既有粱溪回流、蠡湖煙波之風光,也有名流薈萃、詩賦鼎盛之風流。這片吳中繁華之鄉,在閨秀文學盛況空前的時代,也孕育了一位以詩詞傳世的才女——顧貞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