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科技教父 李國鼎故居今開

人氣: 13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宋碧龍台灣台北報導)台灣科技教父、前總統府資政李國鼎,生前住了30年的故居,今上午舉行開放茶會,正式對外開放。讓世人能了解被譽為「台灣經濟推手」的李國鼎,有著信神的信仰下,表現出勤政簡居的事蹟與崇高的風範。

台灣經濟推手

座落在幽靜的泰安街的李國鼎故居,創建於1935年,原為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今中華電信、中華郵政前身)官舍。民國61年,李國鼎先生接任財政部長而遷入,直至民國90年辭世,在此居住長達30年。


抗戰期間生活艱困,李國鼎一家簡約度日,即使在戰後,李國鼎夫婦仍不改勤儉作風,故居中處處展現這種節約風格。(攝影:宋碧龍/大紀元)


國鼎先生居家簡樸,用了幾十年的餐桌椅捨不得丟,是先生每日固定用餐禱告的地方。先生和夫人常用的椅子已經損壞了,但他用繩子膠帶捆了又捆,再繼續使用,可以看到他的勤儉家風。這位被譽為「台灣經濟推手」的大老,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竹科。


圓型餐桌加上6張木製椅子,是先生每日固定用餐禱告的地方,如今擺放當年夫婦的照片。孫女李淑儀也特別回國,送上奶奶最愛的玫瑰花。(攝影:宋碧龍/大紀元)


國鼎先生的孫女李淑儀,現念大三、長相甜美秀麗的她說,「我們在這裡吃飯的時候,解體的椅子就由我爹地媽咪來坐,另一張安全性比較高,所以是爺爺坐。」爺爺生前的節儉持家,讓她印象最深刻。

一家都信神

故居的臥室裡,國鼎先生伉儷的照片處處可見,旁邊的小書桌,擺放著聖經。先生雖然是學理工出身,在劍橋大學研究尖端物理,以如此理工背景,在實證科學下,有「台灣科技教父」之稱的他,仍然相信神的存在,每天都會詠讀聖經。

1966年李國鼎先生受李夫人的影響,受洗為基督徒,當時舉家遷來台灣,稍微安定後,李夫人就約先生到附近的臨沂街教堂做禮拜。先生的兒媳和孫女都信神,家庭生活美滿。


3粒大核桃及10個象棋-原來在沒有計步器的年代,國鼎先生被醫生囑咐每天需走萬步,便在臥房與玄關走道間來回走,每走一趟就計一顆象棋,每十顆象棋走完換一粒核桃,走完三粒核桃就休息閱讀看稿,看累了再起來走一回合。(攝影:宋碧龍/大紀元)

是非審之於己

手拿爺爺奶奶生前最愛的玫瑰花的李淑儀,大方地做導覽描述當年的場景,「他(李國鼎)每一天就是早上跟晚上,最少要走三千步,他每走一圈就會計一顆象棋,全部跑過一遍之後,就放一顆核桃進去罐子裡面,這就是爺爺好像每天計步的時候,一定做這個事情。」


「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這幅前行政院長譚延闓的墨寶高掛在李國鼎故居客廳門楣,象徵李國鼎律己甚嚴,處事認真又超越得失的處事風格。(攝影:宋碧龍/大紀元)

高掛在客廳門楣上方的是譚延闓書法:「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是國鼎先生非常喜愛的一幅字,也常以這幅字畫期勉自己。

李永昌先生說,「由於母親的堅持,父親的公務從不帶進家中,不做公務會客,這裡是單純而平靜的家居空間」,「即使到了晚年較少進辦公室,他交待公務,也是站在家門口聽部屬簡報,再交待事情」。

北市文化局表示,李國鼎故居位於台北市泰安街2巷3號,目前委託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營運管理,即日起至6月15日前的試營運期間,免費參觀。


故居的書房裡,有各式書籍、公務報告文書及國外訂購的期刊雜誌,書頁間隨時可見他工整的中英文眉批。牆上桌上的家人照片、一書一物,點點滴滴…,是孫女李淑儀喜歡逗留的地方。(攝影:宋碧龍/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