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原住民捕魚節 技藝傳承繫親情

人氣: 38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6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13日電)花蓮南勢阿美族捕魚節和海祭今天在花蓮市南濱公園展開,因傳統捕魚技巧流失嚴重,年輕的男性族人甚至連撒網動作都不會,年長的男性族人藉機教導傳承捕魚等傳統生活技藝。

阿美族每年於糯米稻收穫季的時節,約是每年6月第2個星期日,男性族人會在河邊或海邊舉行海祭和捕魚,祈求海神和祖靈賜給豐沛雨水和免除疾病瘟疫,並庇佑族人捕魚平安。

部落中沒捕魚的男人,於捕魚節前一晚搶先在海灘或河畔最佳的位置搭建草棚,做為家族及親朋好友吃飯遮蔭的場地,而部落婦女一大早在家製作糯米飯、糯米糕,約至中午等到男性族人捕魚結束一起享用傳統魚宴,這項傳統活動世代流傳成而成為捕魚節。

部落男性族人今天備妥米酒、檳榔、香菸、荖葉、糯米糕,由花蓮市總頭目黃德勇主祭向祖靈祈福,隨後男性族人前往七腳川溪出海口展開捕魚活動。

「捕魚節是以家族為單位,每個家族在海邊或河邊搭帳棚,親友就在帳棚下團聚歡慶一年一度的捕魚節」,黃德勇說,捕魚節是傳承部落傳統生活技藝和增進部 族感情的重要活動。

黃德勇說,「男性族人在這個海膽產卵的季節,到海邊或河邊捕魚、採集海膽和貝類,其實也意味著慰勞婦女和家族成員收割稻作的辛勞」。

「捕魚祭是阿美族相當重要的日子」,黃德勇說,以前必須自製傳統的捕魚器具,例如魚簍、漁網,這些都需要用到傳統編製技藝,但卻流失嚴重,甚至獨特的捕魚技巧也幾乎失傳,現在年輕的男性族人連撒網的動作都不會,更不必說自己編製魚簍和漁網。

撒網動作熟練的部落年長男性族人,看到年輕小朋友把漁網亂撒一通時不禁搖頭,最後實在看不下去,特地現場進行捕魚教學,讓年輕族人有機會學習到逐漸失傳的捕魚技巧。

捕魚節是歡樂共享的活動,不過,也有嚴肅、禁忌的一面。黃德勇說,在阿美族傳統社會中,捕魚是男人的事情,雖然阿美族是母系社會,但男人捕魚回家時,女性不能迎接,也不能觸摸漁具,更禁止靠近男性。

「男性在捕魚節期間不能與女性同床,必須淨身、齋戒,如果男人身上帶有女人味,嚴重的下水後會上不了岸,輕一點的也會腹痛」,黃德勇說,這是傳統捕魚的禁忌,情形嚴重的必須請部落祭司立即醫治,隔天還要準備祭品祭拜海神祈求原諒,這是祖先世代留傳下來的經驗法則。

「阿美族男人捕魚時千萬不要挑戰禁忌」,黃德勇說,因為有祖先留傳下來的這些經驗和禁忌,捕魚節也被稱為男人節。

參加捕魚活動的部落族人覺得,今年的漁獲量和魚種都相當不錯,不過,有人撒網後沒撈到活魚,反而撈起一堆垃圾,黃德勇很感慨地說,以前溪流都很乾淨,但現在卻逐漸被污染,以後的捕魚節可能要改稱為「環保清溪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