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统制品执照新举措放宽限制 风波告一段落

人气 38
标签:

【大纪元6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林一、李明马来西亚报导)为避免三种统制品即白糖、面粉及食油的津贴被滥用,马来西亚国内贸易、合作社及消费人事务部部长依斯迈沙比里于六月初宣布,政府规定零售商必须申请执照。规定一出,引发政、商激烈争辩。十余天后,他于6月16日正式宣布,由7月1日起,对于该部门管辖内的物品如白糖、面粉、食油以及煤气等,杂货商需统一申请一张执照。使得闹得沸沸扬扬的统制品执照风波终于落下了帷幕。

取消罢卖 杂货商联会响应政府新举措

6月16日下午三点,大马杂货商联合会总会长连兴泉等人在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蔡细历的陪同下,到国会大厦会见副首相丹斯里慕尤丁。双方会谈约一小时后,最终达成协议,大马杂货商联会决定不再罢卖白糖、面粉和食油三项统制品,并由依斯迈沙比利于当日在国会走廊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最终结果。

协议内容提到,统制品如白糖、面粉与食油最多可囤积500公斤。而在这项执照风波之前,在离边境10公里以外的杂货商最多只可囤积200公斤。在贸消部没有取消销售统制品执照的情况下,放宽了对杂货商的限制。依斯迈沙比利还说,目前申请销售白糖、面粉及食油的执照免费,若一间杂货商有售卖煤气及上述3种统制品,仅需缴付10令吉的费用。

为简化办事程序,贸消部已经准备好供杂货商申请执照时填写的表格,申请者仅需在6个选项,即白糖、面粉、食油、煤气、汽油及柴油中,在有销售的产品旁打勾。同时,依斯迈沙比利也指出,杂货商提出了要求简化其他不在该部管辖范围的货品执照,如由农业部负责的米粮执照及地方政府负责的酒类和招牌执照等,相关课题将在接下来的内阁会议上讨论。

申请统制品执照防止非法囤货、走私?

此消息发布之初,对于政府所提出的为了防止屯货及走私问题而需申请统制品零售执照一说,多名行内人士对措施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有者表示即使有走私,也是一小撮的害群之马,政府不应该让他们殃及池鱼。

杂货商联合会会长连兴泉希望贸消部勿把白糖走私问题怪罪于零售商业者,因为零售商不会大量囤存白糖。连兴泉也指出贸消部曾在80年代实行上述措施,但在90年后期取消,可是贸消部现在再次恢复此措施,他形容这种做法犹如开倒车。

另一方面,杂货商联合会建议政府针对那些可以大量买卖统制品的批发商和生产商进行有效的管制和执法,并表示政府可以查询供应商和厂商每两周会一次的货品销售记录。

一位曾在新山从事白糖生产业的何先生认为贪污才是非法囤货和走私统治品的真正原因。他说:“普通杂货商因为能囤积的量很少所以不会走私,应该是一些大厂跟某些官员有门路,他们可以囤大量的货但是不会被抓。然后泰国有人出高价他们就卖,政府针对杂货商进行管制只是在做戏。”

另一名统制品批发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政府希望透过零售商执照管制以更好的掌控统制品的走向可能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批发商们不会在售卖之前先去查看零售商的执照。他风趣地说道:“我们不知道怎么查,有些跟我们大量买糖来经营糖水生意的,怎么查?只要零售商向我们拿货,我们都会尽量给他们。”

一些杂货商则表示这个说法是不实际的。以白糖为例,这项货品的货源经常面临短缺,不少商店连进货都是问题,根本谈不上囤积。

新山一间杂货店老板娘,朱女士证实了这一点。她说:“白糖的需求量很高,但是卖白糖很难赚钱,可是我们想尽量使店里的各样货品齐全。但是已经没有货很久了,我们都拿不到货。”然而,她觉得政府让杂货零售商申请执照是正确的,以避免其他非杂货店行业跟他们竞争:“因为现在很多药材店、香店都可以卖白糖、面粉、食油等,使我们杂货店生意非常难做。”

杂货商:售卖统制品利润微薄 只为服务顾客

接受本报采访的数名杂货商、批发商和厂商都一致地认为现今的杂货零售业不容易
经营,所能赚取的利润并不多。零售商表示它们之前坚持售卖统制品是为了服务顾客,因为其利润非常微薄。

以白糖为例,厂商卖给批发商的价格为每公斤1.54令吉;零售价则为每公斤1.65令吉。而批发商卖给零售商的价格是每公斤1.60-1.62令吉。因此,零售商卖1公斤白糖,最多只能赚取3 ~ 5仙。蔡细历在会见杂货商联合会代表后也透露了杂货商卖5公斤的食油只有20仙的利润,而面粉每公斤的利润则为3仙。

杂货商联合会副会长赖瑞林表示这些利润为三仙的统制品在扣除包装纸袋的成本后,商家所得的盈利几近于零。

新山一名杂货店老板娘李女士说:“经营了20年,现在生意变得非常难做。这里的顾客大多是外劳,他们尤其喜欢买白糖。但是卖白糖我们赚不了钱,只是因为它是必需品所以用它来配货。现在需要执照才能卖,非常麻烦。所以打算响应不卖了,就让7-11(便利店)去卖吧。”

另一名杂货店老板娘却表示不会响应罢卖样统制品:“我不会跟着罢卖,因为在许多霸极市场都有卖和我们相同的产品,我们必须以真心对待顾客的服务态度才能维持营业。”

统制品执照风波源自于政府欲削减津贴

大马政府近来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意在消减国家每年所支付的庞大津贴, 统制品执照便是其中一个例子。截至2009年,政府的总债务高达3620亿令吉。以现今490亿令吉的预算赤字,每年债务增长率12%来计算,大马有可能在2019年发生有如首相署部长拿督斯里依德里斯所言的“破产”,也就是届时国家的债务相等于国内总生产值。虽然“破产论”的真实性及其可能发生的日期尚有争议,但国家庞大及不断累积的债务却是不容忽视的。

据官方数据显示,大马将在明年成为石油的净入口国。失去了这个庞大的收入,政府非常清楚,如果不减少这个缠绕国家财务状况已久的津贴问题,国家有可能面临破产。从另一方面讲,有再多的收入,无度的津贴也不利于国家健康的发展。

从人民的角度而言,削减津贴的过程中必然会对切身利益造成损失,尤其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影响尤为深远,统制品执照问题便是其中一个例子。削减津贴后省下的钱是否能用在正确的地方,如发展国家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而不是增加可以被贪污的钱,以及未来收入能否对抗接踵而来的通货膨胀,相信会是人民的首要考量。

近来公布的第10大马计划显示政府有意在5年内省下1千亿令吉的津贴。政府削减津贴可谓势在必行。但如何有系统的减少津贴,不过多的加重人民的负担,而且确保省下的金钱能用在正确的地方,是国阵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从近来政府一连串欲实施又作罢的政策(如之前提出的必需出示大马卡打油),不难发现政府在观察人民对削减津贴的反应,不敢过于轻举妄动。实施杂货商申请统制品执照一事可以说只是牛刀小试,但也足见人民的反弹力。然而人民也需做好准备,迎接一连串可能会令我们“肉痛”的措施,如汽油价格增加、大道收费增加、电费、糖、米、食油涨价等等。至于说政府能否交出一分及格的答卷,人民或许会在下一届大选时,利用手中的一票打上分数。

知识加油站:国家的津贴分布

马来西亚是世界上其中一个给予最高津贴的国家,每年的津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相比起印尼(2.7%),菲律宾(0.2%)及经合组织国家(OECD) (1.5%),我国的津贴明显居高。

去年,我国的总津贴大约是740亿令吉,平均每一户为1万3千令吉。以下图表列出国家去年津贴的分布。占据大部分津贴的社会活动(其中教育占300亿令吉)为424亿令吉,接下来是能源及燃料(包括汽油、电能)占235亿令吉,其中用于津贴食品的约占34亿令吉。

据了解,现有的津贴分布明显有纰漏,真正用于帮助贫民基地收入群的只有约19亿,大多数的津贴都被用于中上阶层及各类公司。一些津贴货品由于显着的比邻国低价也吸引大量邻国居民前来购买;不法之徒则走私津贴货品牟取暴利。另一方面,统一的低价虽然公平,但也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政府最近透过短信向19万民国人进行调查,其中超过60%认为必须减少津贴,并认为需要分阶段在3~5年内进行。

事件回放

6月1日,马来西亚国内贸易、合作社及消费人事务部部长依斯迈沙比里宣布,为避免三种统制品即白糖、面粉及食油的津贴被滥用,政府规定零售商必须在6月16日前申请执照,并需每天记录统制品的销售量,而且需要缴付每年10令吉的执照费。

较后,杂货商联合会对此事表示不满,认为这项措施将会给零售商带来诸多困难。经过会谈,贸工部妥做出3项让步,即杂货商可以免付执照费、政府人员会上门交予业者执照以及将实施日期延后至7月1日。然而,杂货商联会依然坚持不接受统制品执照,并一度表示全国将有两万家杂货商在6月15日以后停止售卖统制品。6月7日,马华公会总会长蔡细历代表杂货商联合会宣布除非贸消部取消需统制品执照规定,否则杂货商将坚持罢卖3样统制品。

马来西亚杂货商联合会总会向马华说明了杂货商的难处:现今每间杂货商所需申请的执照多达9至11张。除了佳节统制品之外,白米、酒精、防火器、招牌、地方政府及灭火器等,都需要申请执照,每年需花费高达1107令吉。

贸工部部长依斯迈沙比里一度对杂货商坚持不卖的做法表示不解,因为政府已经表示不需收费。他说如果杂货商们坚持不卖,那贸工部就把这些货品转到便利店去卖。然而,从6月11日起,贸工部态度开始软化,随后宣布申请零售执照的杂货商不需每天记录统制品的销售量。然而,杂货商联合会会长连兴泉表示杂货商联合会依然坚持罢卖,因为他们觉得贸工部要他们申请执照是在刁难他们,此事件一度闹得沸沸扬扬。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异国恋 中正大学千里结缘!
协助出租车色魔拍短片 马国女中生被捕
游览车撞山  马籍4游客轻伤
为名车阋墙  马国王子撤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