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智庫:簽ECFA 台灣加速港澳化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6月2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蘇永耀/台北報導〕馬政府對ECFA勢在必簽,但台灣智庫最新評估報告憂心說,台灣不僅簽不到自己想要的自由貿易協定,同時在中國的主張與影響下簽署,屆時台灣的國家地位反而快速港澳化。

簽FTA 恐被迫用非主權身分

台灣智庫說,馬政府宣稱與中國簽ECFA,就能與其他國家簽自貿協定。但從北京對此主張,或從台灣可能簽署的身份等分析,這說法只是為了掩護ECFA過關的「煙幕彈」。

報告指出,中國外交部6月1日公開反對台灣與中國的建交國家有「任何形式的官式往來」,否定台灣以主權國家身份簽署自貿協定。同樣地,即便香港與新西蘭在3月簽貿易協定,名稱也不能稱為「自由貿易協定」。

台灣智庫提醒,這說法不僅包含政治,也包括經貿、文化等低敏感性的領域。

報告評估,在「後ECFA時代」,即便台灣與一、兩個中國的邦交國簽「廣義自貿協定」,也會在北京主張與影響下,例如被迫用「台澎金馬」、「中屬台北」這類非主權國家經濟體身份,甚至加入台灣屬中國一部分等一中前提,導致台灣地位更加明確港澳化。

簽署對象 將限中國已簽署國家

台灣智庫說,從兩岸加入世貿組織經驗看,即便當年中國談判過程緩慢,依然堅持台灣不得先於中國加入。因此,兩岸簽ECFA後,台灣可能簽署自貿協定的對象,也會是與中國先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

台灣智庫說,這些國家不脫巴基斯坦、智利、秘魯、哥斯大黎加、新西蘭、新加坡及其他東協國家。台灣優先期待談判的美國與日本等自貿協定的對象,都不在其中。台灣應根據經濟戰略而有優先對象,不是這些樣板國家。

報告強調,自貿協定的簽署並不是「愈多愈好」,也不是為簽而簽,如成為掩護ECFA的工具,更不是台灣所要。

台灣智庫提醒,過去中國將主力放在打壓台灣的國際外交空間。但ECFA一旦簽署,不僅會對台灣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往來設下範例,更會提供北京另一個對台灣全球貿易加以控制的機會。馬政府的兩岸政策,非但未能為台灣爭取政治外交空間,反而自毀經濟外交的戰略位置。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