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無立足地 台灣石化業情勢嚴峻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趙曉慧台北26日電)2008年金融海嘯重創全球經濟,2009年各國降息救經濟、中國擴大內需,景氣開始復甦,2010年產業獲利終於轉虧為盈。但台灣石化業仍難以開心,因為東協加一零關稅啟動了。

根據業者統計,台灣每年生產的石化產品中有7成外銷到中國大陸,比重相當高。

「石化產品」泛指原油裂解成輕油之後,進一步再裂解為乙烯、丙烯、丁二烯、芳香烴,屬於上游原料,可再製成中下游的塑膠(例如5大泛用塑膠)或紡織原料,再製成下游的塑膠成品(例如塑膠袋、家電外殼等),與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由於台灣並非東協加一的會員國,外銷中國的產品無法享有零關稅待遇,必須課征6.5%關稅,台灣在區域經濟內的競爭力岌岌可危。

石化業者憂心忡忡,期盼政府透過與中國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取得與東協國家相同的零關稅待遇。

ECFA第1階段早收清單日前終於出爐,台灣的石化產品列入88項,但這份讓利的清單對台灣的石化業者來說都是小利而已,只有航空煤油、潤滑油比較重要,還有大陸非進口不可的特用化學品。

若再加上列入的5大泛用塑膠的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石化業者私下感嘆:「這些都是小利而已,真正的大利,大陸是不會放手的。」

重要石化產品列入第一波早收清單的希望落空,對於爭取列入第2階段清單,石化業者認為「希望渺茫」,想想未來、環顧亞洲,台灣石化產業的情勢嚴峻。

首先看看台灣,台灣的環保意識高漲,國光石化案、台塑六輕五期環評案的反對聲浪都很高,要在台灣擴建石化廠難度不小。

若想轉移到中國大陸加碼投資,大陸根本不願開放石化中上游產品,加上現在不願給台灣進口的重要石化產品零關稅待遇,「讓利」之說恐怕是不實的口惠。

此外,若台灣石化業者加碼投資大陸,在長期背負「污染環境」的惡名之餘,可能又再添一筆造成台灣資金外移、失業率惡化後遺症的罵名。

若是轉移到東協國家,泰國、新加坡的石化產業發展已經成熟,本來就是競爭對手;印尼雖然有機會,但是排華的情緒很嚴重;越南則還是共產國家。

由此看來,台灣、中國大陸、東協國家似乎都沒有台灣石化業者的立足之地,業者不禁感嘆「台灣石化產業的前途很黯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