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拉一把 走樣青春回頭不嫌晚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9日報導】找回廖國豪們系列報導(1)(中央社記者周永捷台北19日電)犯下台中市角頭翁奇楠槍擊案的少年殺手廖國豪今天被判刑25年,但是社會上仍有許多像廖國豪的問題青少年,需要正視、關心、協助,拉回正途,不再讓他們步上廖國豪的後塵。

去年8月25日晚間8時許,國民黨立委周守訓來電表示「廖國豪就在我旁邊,他要投案」。記者第一時間發出獨家新聞後,回想17歲的青澀少年殺手臉龐,「為什麼他會這樣?」「其他小朋也會變成這樣嗎?」「大人能做些什麼?」,一連串的問號,逐一浮上腦海。

「是台灣的教育害了廖國豪」斗大的標題連續幾天盤據媒體版面。廖國豪投案時埋怨台灣教育害了他,隨即引發學者專家開始檢討台灣的教育制度。

有人認為是家庭教育未盡責任;有人認為成績取向的教育制度讓廖國豪缺成就感;有人主張偏差行為學生需要特別照顧;也有人把矛頭指向升學壓力。

「每個班級都有廖國豪」,就像學者提醒的,每個班級都有類似廖國豪的問題,政府不僅要培養老師面對問題的能力,尋求社工等單位協助,讓類似廖國豪的青少年順利升學,才能真正杜絕出現下一個廖國豪。

除了學科成績外,適才適性的多元教育、職能訓練也是這些邊緣孩子更需要的關懷。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周祝瑛表示,政府要重視後段班的孩子,還有數十萬名經濟困頓、隔代教養的小孩希望學校能提供有別於考試升學的東西,像是職技藝訓練。

回歸邊緣青少年,像廖國豪這樣國中就時學時輟、逞兇鬥狠、遭幫派吸納的個案絕非少數,只是其他人比廖國豪幸運的是,有人伸手拉他們一把,不論是社工、學校老師或是親友長輩,關鍵時的這「伸手一把」,不但把他們拉出身陷囹圄或者朝不保夕的危險境地,也把他們的未來拉進自我肯定和實現的軌道中。

因此,為了找出「浪子回頭」的種種可能和作法,記者從社工團體、少年隊及學校,發掘邊緣青少年真實個案,探討是何力量、方式,幫助這些原本可能成為「廖國豪」的青少年男女,回到常軌;同時也要探討幫助青少年的「牧羊人」輔導過程中的技巧、酸甜苦辣以及親身接觸青少年的經驗分享。

系列專題主人翁包括曾經逞兇鬥狠的八家將,如何從下田耕作的經驗中,習慣自食其力的踏實生活;經歷人生驟變的大姐頭透過社工協助,擺脫過去渾噩生活,反過來成為開導別人的「張老師」;個性爆衝、國中就唸了3間的原鄉少年,在職涯實習中找到未來方向。

此外,也訪談第一線輔導青少年的牧羊人,包括替青少年量身訂做「輔導套餐」的輔導員;冒險談判,化解青少年衝突的社工團體理事長;傾聽青少年心聲、說服家長改變教育方式的台北市少年隊督導員;走出喪子傷痛,關懷弱勢中輟生的慈善事業董事長;「艋舺」少年翻版,以過來人角色開導青少年的實習老師。

不論是缺乏認同、親子代溝或是同儕影響,邊緣青少年就像一座座隨時可能爆發的火山,正在踏出錯誤的每一步,但也等待踏出對的下一步。就像社工說過的,「種下的種子,總有一天會萌芽」,即使叛逆青春雷電交加,只要用心傾聽、關懷,不放棄任何一個拉住他們的機會,總有一天,愛的種子會釋放出能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