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傳統點心爆米香 手藝怕失傳

人氣: 24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14日電)「碰」的一聲,冒出一陣白煙和誘人的米香味道。「爆米香」是早期受歡迎的傳統點心,有業者認為「爆米香」具農村社會人文特色,不願這項傳統手藝失傳,希望將技藝延續下去。

花蓮地區早期是農業型態的社會,當地居民多從事農耕,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務農工作占據整天的時間,飲食以溫飽為主,可供解饞的零嘴、點心非常少,「爆米香」是受期待和歡迎的點心及副食,也是許多民眾的共同記憶。

早期賣爆米香的三輪車出現在街頭或村落時,大人小孩都迎上去圍著觀看爆米香,「要爆了,注意喔」,老闆向圍觀的民眾一邊高聲喊著,手上一邊忙著操作,看得正出神時,突然「碰」的一陣巨響,三輪車冒出一陣白煙,陣陣米香瀰漫在空氣中,在場的大人小孩個個猛吞口水。

花蓮早期大街小巷或農村常可見到爆米香,可說是四、五年級生共同的回憶,不過,隨著時代的演進,各式各樣大量生產的點心、速食充斥市面,現在已成為小朋友的最愛,爆米香這種傳統點心逐漸減少。

花蓮從事爆米香行業的人數已經屈指可數,這門傳統技藝正面臨失傳的窘境。對於爆米香有濃厚興趣的黃錦昌,捨不得這門技藝失傳,在10多年前不顧一切踏進爆米香這一行,每天巡迴在大街小巷表演爆米香。

「10多年前爆米香的生意還算可以,不過,現在的生意實在很不好做」,黃錦昌說,超商裡面可以很方便買到各種小吃、點心、餅乾,市面上便利商店到處都是,爆米香真的沒有多少生存空間。

早期爆米香是把白米拿給小販處理,爆出米香後當成家裡的副食和點心,黃錦昌說,當時由爆米香小販提供麥芽糖和白糖,民眾只需付一點工資或材料費,就可爆出米香帶回家。

黃錦昌說,以前爆米香是使用木炭,並用手搖方式旋轉設備,工作環境很熱又累,現在木炭改成瓦斯,手搖改成電力,已經比較方便,不過,每次爆出米香,聞到濃濃的米香時,都會感謝農民辛苦種稻的貢獻,爆米香其實是農業社會惜福愛物、克勤克儉精神的表現。

「現在爆米香已逐漸消失,實在讓人感到惋惜」,黃錦昌說,雖然爆米香很有可能完全被淘汰,但這是一門傳統技藝,蘊涵有台灣早期農村社會的人文特色,他會盡全力把爆米香技藝繼續延續下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