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饑餓激素」作怪 減肥難上加難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11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郭靖康編譯報導)想減肥不容易,這已不是什麼秘密,即使通過強化的減肥專案減下了一些體重,要想把這個戰果保持下來,一樣具有很大的挑戰性。近日澳大利亞科學家揭開了減肥難以持續的一些生理機制:要想減肥後保持住體重確屬不易,因為人體的生理機制「饑餓激素」(ghrelin)不站在你一邊。

墨爾本大學的科學家報告說,超重或肥胖的人經過強化的減肥項目明顯地瘦了——即減少的重量至少為原體重的10%,並且持續了一年,仍然會產生高水準的饑餓激素,不斷地傳遞他們想吃東西的衝動。

研究人員招募了50名肥胖的人經過10周的強化減肥專案。參與者每天只吃相當於500至550卡路里熱量的食物,在10周內平均減少了30磅的重量。最終只有34人減肥達到體重的10%,並且能維持一年以便進行結果分析。

雖然絕大多數人的體重仍然低於實驗開始時,但在減肥專案結束後的一年內,大部分人又逐漸恢復了他們所減體重的一半。當科學家檢測他們血液中與食欲有關的激素,諸如瘦素和饑餓激素時,發現這些刺激食欲的激素水準比他們在減肥開始時都高。

紐約長老會醫院強化體重控制專案的主任阿羅尼(Lou Aronne)博士說,當人們放棄節食、體重恢復原樣時,單單去指責他們是不對的。多年來研究人員已發現是人自身分泌出的激素使得肥胖症的治療變得如此艱難。這並不是說他們不想保持自己的減肥後的體重,其實是體內的生理調節系統在分泌刺激食欲的激素,促使他們的體重又恢復了。

縱觀人類的進化過程,在減肥過程中人體分泌這些激素一點都不奇怪。當人類早期的祖先體重減少時,就威脅到了他們的生存,所以身體本能的反應分泌促進食欲的荷爾蒙,以防止體重進一步下降。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肥胖研究人員利貝爾(Rudoph Leibel)博士在接受《今日美國》採訪時說:「這種自身調節機制或多或少是永恆存在的生理性反應。」

(責任編輯:林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