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間

周正
font print 人氣: 410
【字號】    
   標籤: tags:

(一)

記得念書時,課文中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提到:「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聽老師講,是說人懷才不遇時,心中向望著命運之神何時能夠對自己垂青,從而有個翻身的機會。當時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隨著時光的流逝,已是不惑之年。偶然記起這句話,又想到人生路上遇到的一些事,不禁別有一番感慨。

在高中畢業的那個夏天,帶著青春與夢想,離開養育了自己多年的故土,到燕園讀書。同學中可謂人才濟濟,這位是省裏的高考狀元,那位是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獲得者。初來乍到,有點無所適從;日子久了,每個人也都選擇了自己的路,有的一心向學,有的求仕途發展,有的經商,也有的在未名湖畔卿卿我我。

一晃二十年過去了,昔日的同窗中,不乏教授、醫生、律師、或公司的部門骨幹;當年的鴛鴦也大都重組,並開始生兒育女,繼續構造著新的夢想…….

然而,在這一樁樁的人生跌宕中,又浸透著多少喜與悲呢?在天倫之樂之際,有喪偶的痛苦、失業的無奈、疾病的折磨,和對前途的捉摸不定。

那麼二十年後、四十年後,又會如何呢?

(二)

俗話說:「三歲看大、五歲看老」。意思是說,一個人的人生走向,大致可以從他小時的愛好與志向推斷的出;然而,很多時候也不盡然。這些年的工作中、生活裏遇到不少這樣的情形:有的原本才高氣傲,可是在事業與生活中屢不如意,從工作、收入到社會地位都感到與自己的預期相差很遠,甚至在維持生計中掙扎。

那麼,這些人生中的起伏,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最近讀到兩個故事,很有感觸。古時四明地區有個人,名叫葛鼎鼐,每天上學都要經過土地廟。有一天,廟祝(神廟裏管理香火的人)夢到土地神告訴他說:「葛狀元每次經過這裏的時候,我(即土地神)都得起立向他致意,給我增加了許多麻煩。希望你能為我築一道小牆,以便把我遮擋在裏面,免得我總是要向他(即葛鼎鼐)起立致敬!」廟祝準備好、正要開工的時候,又夢到土地神托夢給他說:「你不用建小牆了,葛鼎鼐幫人家寫了離婚書,因此,他的功名已經被上天一筆削盡。」原來當時有一個鄉裏人,準備要拋棄自己的妻子;但是他不會寫字,於是就請托葛鼎鼐代筆幫他寫。葛鼎鼐當即高興的幫對方寫了離婚文書。那人很快拋棄了他那位正派卻無依無靠的妻子。

另外一個故事是在宋朝時,江西南昌有兩個雙胞胎兄弟高孝標和高孝積,舉止言談和才思穎悟都像同一人。道士陳希夷看了他們的面相以後,說:「你們兩人眉清目秀……都是科第中人。況你們現在眼耀彩色,必主同科高中!」到了秋試時期,他兩兄弟便同時赴京,寄住在親戚家裏。鄰居住了一位年輕貌美的寡婦。高孝標一心向學不為所動。高孝積把持不住,居然跟那少婦私通。後來被人發覺,告訴寡婦族人。寡婦畏罪,竟然投河自盡。秋考完畢,陳希夷看他們後大吃一驚,說:「你們兄弟二人的相已經改變很大了,一位變得更好,另一位變得很壞。孝標眉現紫彩,眼耀文星,必定高中。孝積翠眉有變,雙目浮睛,鼻樑赤而黑,神色頹然枯槁,氣冷而散,這一定是損壞道德而使面相改變。這場考試不但考不取,反而有夭亡的預兆。」放榜後,高孝積落第,抑鬱而死。後來,高孝標當了大官,聲名顯赫,子孫眾多而且賢能。陳希夷由此感歎:「看出一般人的面相是容易的!但是人的命運卻不容易說得絲毫不差,因為命在天,相在人為。如果能順應天理,合和人事,則世世必昌。這叫做福禍無門,惟人自召。」

滾滾紅塵中、名利爭鬥裏,好友間可以反目成仇,親人中可能六親不認。善待他人,就是種下希望,來日春華秋實、得到的是善果;當傷害他人時,就在埋下惡業,以後等待自己的則是苦難。

(三)

可是善惡也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的。

漢將軍李廣,英勇善戰、屢立戰功,對部下也很謙虛和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成語也由此而來;可是他一生不被重用。人們不理解,後人也多噓唏不已,大有天意不公之意。事實上,《史記》中的一則記載足以破迷。李廣曾找會相卜的王朔問卦,李廣問王朔:「難道我命中註定不能被封侯嗎?」王朔說:「將軍你難道自己沒有想過,沒做過什麼不好的事嗎?」李廣說:「當年我任隴西太守時,羌人發生叛亂,我誘騙800羌人投降後,又把他們全殺了。」王朔說:「這就是將軍一生不能被封侯的原因。」

就蘇軾而言,也在官場上並不得意,不是屢遭貶謫、就是被人誣告,波折連連,所以有「何日遣馮唐」的感歎。然而,這中間也是有因果的。我們知道,蘇軾才華橫溢,但常言詞刻薄、出言無忌,才會有那樣的禍端。而且蘇軾自命為「居士」,卻對佛教的清規戒律視若兒戲,甚至帶著歌舞女去拜訪戒律清嚴的杭州大通禪師。

冥冥的迷中,我們往往犯下過錯而不自知,回過頭來卻常常怨天尤人。

(四)

父母都七十多歲了,他們一生坎坷,也曾疾病纏身。直到九六年在一個看似偶然的機會裏,接觸到了真善忍,在明白生命真諦的同時,身心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好轉。從此,生活中充滿了祥和與喜悅。遠隔重洋,往往只能通過電話問候。談話中母親也常常叮囑我知足常樂,做事要守本分。

其實,上天在等待著我們每一個人,能否聽從自己的良心。生命的轉機,可能就在不經意之際;得與失,或許就在方寸之間。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孔蔑是孔子的侄子,宓子賤是孔子的學生,兩個人都做了縣令。
  • 事情是這樣的:最近我剛進了一家銀行的行銷部工作,工作的內容就是用電話推銷房屋貸款的低利優惠幫客戶省錢,只要取得了客戶所傳真的權狀就成功了三分之一了。打了一個上午的電話竟連一個小小的希望都沒有,就在我放鬆那個希望的想法後,居然就讓我碰到了一個大客戶,和她小聊一番後,她決定將兩千萬的貸款轉給我幫她處理,當時的心情其實很平靜的,但是就在她把權狀傳真過來之後,我那個歡喜心就這樣跑出來了。
  • 美國第二十五任總統麥金萊有一次搭乘火車到印地安納州,他站在火車最後一節車廂發表連任競選演說。演說完畢離開時,他向月臺上的民眾揮手告別,一不小心,把一隻皮手套掉在月臺上......
  • 不管通過奮鬥得到什麼,相應地也會付出多少。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應該總要做好迎接苦難的心理準備。
  • 巡撫與愛妾共寢後隔天醒來,驚見枕旁的她,竟然成了個光頭尼姑,一頭烏黑秀髮盡失!
  • 最近在看一本關於清朝歷史的書籍,其中一部份講到了僅有18萬人馬的清軍入關後是如何收復大明臣子和百姓的心的,深有感觸。
  • 不知道這世界的得與失,是用什麼高智慧程式計算的?但可以確定的是:精準無比,分毫不差。
  • 那幾天,就像一直有一把刀割著我的心,想著我失去的那幾把菜、那條魚、那塊肉,就是不甘不願,怨自己像個傻瓜一樣……
  • 胡錦濤把中國共產黨90年來的成就濃縮為三件大事。這三件大事,我們貧農得到了甚麼?失去了甚麼?請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