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甚麼讓孩子學正體中文

竟功(加拿大)
font print 人氣: 73
【字號】    
   標籤: tags:

名不正則言不順。首先,我們有必要為我們中華民族使用數千年的一脈相傳的正統漢字正名。因其筆畫並未人為增多,而且通行的漢字一直保持著穩定的形體,故相對於簡體字,應將祖宗留下了的傳統漢字稱為「正體字」。否則,一個充滿貶義的「繁體字」稱謂,就不知會讓多少人望而卻步,而無緣掌握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在海外,華裔下一代為何要學習正體中文?我們不妨從海外華裔子弟學習中文的目的談起。華人父母的共識即是,海外學童學習中文是為了讓其瞭解中國歷史並傳承優秀的中華文化。既然如此,我們就要讓孩子學習正體中文,並以此為工具來打開正統中華文化之門。

一門語言承載一種文化。我們從大陸來的父母自己都不願意再去受中共那些滿是套話的「政治」折磨,又怎麼能忍心讓自己的孩子再去學簡體字接觸這些與西方世界格格不入的東西呢?當然,學簡體字未必就一定去接觸這些內容,但是如果學正體字,就完全沒有可能接觸到!

另外,因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半個世紀以來,中國文化在大陸被破壞成甚麼樣子,我們大陸人當然心照不宣了。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在大陸,夫妻一般稱對方為「愛人」。我們這些大陸移民,到了北美,融入本地的華人社會後,全都自動改稱傳統的「先生」或「太太」了。畢竟,誰好意思整天處於戀愛狀態中?

另外,大陸雖然地大,但是其特殊的政治和文化環境使得其文化產業完全無法與使用正體中文的臺灣相媲美。舉個例子(見註釋一),2007年臺灣新出版的圖書共有45,445種,大陸則出版136,226種。大陸人口是臺灣的57倍,新出版的圖書卻只有臺灣的3倍,這裏還包括了大陸那些數不勝數的為中共塗脂抹粉之類的「紅書」。現代中文世界是這樣,那麼更遑論古代了。正體中文承載著上下五千年悠悠中華文化、歷史,正是打開多姿多彩中華文化寶庫的金鑰匙,我們要讓我們海外的華裔後代們掌握的正是這把傳承正統文化的金鑰匙。

從實用主義的角度考慮,正體中文也是海外學習中文的首選。在北美的華人社區,正體中文是真正的無冕之王,絕大多數的場合都是使用正體中文。以多倫多的中文報紙論,約百分之八十都採用正體中文(即使是大陸新移民辦的報刊)。其中發行量最高、發行面最廣、消息最新的收費主流報刊,則全部採用正體中文。商家為了美觀,更為了吸引最廣泛的客戶群體,店鋪招牌、店內廣告、告示、促銷海報、產品標籤幾乎全部採用正體中文。如果學習簡體中文,豈不是失去了讓孩子隨時學中文的大好機會?

再從易於學習和記憶的角度講。因為六書是中文的造字規則,而簡化字很多是生搬硬套,完全不合六書,所以難於記憶。簡化字的簡化方法之一「同音近音替代」就不知製造了多少混亂,如「头发黑」,到底是「頭髮黑」還是「頭發黑」,「面愛麵」(北京一家日式連鎖餐廳)若不是用正體字是表達不出本意的,「干练」是「幹練」还是「乾練」,而「天干」是指「天干(地支)」還是「天乾」,「多余一人」是「多余(我)一人」,還是「多餘一人」的意思(此例可尤其說明學簡體對於閱讀古書非常不利,平添阻礙)……如此種種,不勝枚舉。正體中文符合六書,比簡體字更有意義,所以易於記憶,不像簡體字要死記硬背,長時間不用就會忘記。

例如這些字:
電(电):電因「雨」而「申」,用以表示雷電之意。
慮(虑):深思熟慮當然要「七思」,而不是「七心」。
斷(断) :形象地刻畫了斷的樣子,對比簡體則不知所云。
豐(丰): 看了字形的演變,估計這個豐收的豐字一生都不會忘記!
愛(爱):讓小朋友從小就知道,不用心的愛是不正常的!
窮(穷):躬身於屋簷下,是多麼形象的貧窮寫照。
聖(圣):善於傾聽和表達的王者才是真正的聖人。

另外,因為正體中文約百分之九十都是形聲字,所以學習起來是很快的。學了一個,掌握幾個,甚至十幾個、幾十個,真正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相比之下,反而很多生造的或由草書轉而來的簡體字倒是需要額外記憶,或者造成意義混淆。例如這些字(括弧內是簡體):嚥(咽) 、澱(淀)、屬(属)、壩(坝)、襖(袄)、燈(灯)、鼕(冬)、颳(刮)、颱(台)、櫃(柜)、鬍(胡)、際(际)、蘭(兰)、簾(帘)、鄰(邻)、麵(面)、廳(厅)、塗(涂)、憶(忆)、臟(脏)、髒(脏)。

學習中文也是為了書寫漢字以開發智力,以及練習書法來陶冶藝術情操。國內書法界都普遍使用正體字(從學生入門時即是,筆者即是從學書法開始接觸正體中文的),我們在海外的華僑,豈有甘心使用「山寨版漢字」的道理?練過書法的人都知道,同一個字,寫簡體要想寫得漂亮很困難,因為筆畫太少,很難平衡,很難寫出豐滿、穩健的效果。您可以隨手做一下對比,如下幾個字:廠(厂)、廣(广)、華(华),請寫出正體跟對應的簡體,并比較一下看哪個漂亮些。試想,一個人如果骨瘦如柴,或者缺少該有的器官,那怎麼能媲美健康健全、體態豐盈者?

漢字正像一個個活靈活現的生命體,經過長期的演進,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形體,貿然截取該有的部分,當然會面目全非,甚至不堪入目。

加拿大的教育環境為我們華裔子弟學習正體中文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便利條件。多倫多教授正體中文、使用國語授課的中文學校就有多家,如維德中文學校、光華中文學校、銘華中文學校等等,其教材都以正體為主,同時輔以簡體字,並同時教授注音符號和漢語拼音。這樣在學習正統中國文化的同時也兼顧了大陸現行的簡體字,是真正的一舉兩得的好事,完全不用擔心顧此失彼。

正體中文絕對是海外華裔子弟學習中文的首選。學習正體中文正是我們薪傳中國文化的必由之路和捷徑。

* * *
註釋:
一、 資料來源:馬英九先生「大陸『識正書簡』的文化意涵」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天去托兒所接小女兒的時候, 同班的一個孩子看到我就對著我叫:「嗨!泥巴怪獸的媽媽。」 其他的孩子聽到了,也跟著起鬨,又笑又鬧的喊著「泥巴怪獸」。我對這個全新的稱呼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不知道我是怎麼得到這個頭銜的,我笑著對著那些大呼小叫的孩子點頭,等著其中任何一個小孩給我一個解釋,心裡還暗暗讚佩孩子們的想像力。
  • 傍晚是大人期待下班、小孩期待放學的時候。你知道嗎?這正是親子寓教於樂的最佳時刻。
  • 英國人鍾愛在後家花園或田間地頭種植些花花草草,以此怡情。但政府現在鼓勵父親應與孩子一起「下地幹活」,這是教育的良方。
  • 我對孩子的養育觀念,是在我將滿兩歲四個月的孩子送進日本保育園(幼稚園)時,才開始慢慢累積。與其說是我自己從養育過程中獲得經驗,倒不如說是保育園裡的老師、主任,每個月不斷地灌輸,我才從中學習到正確幼兒教養觀念。
  • 現代的父母孩子生得少,總是拿來當寶貝般地扭著、疼惜著、呵護著。無形間,培育了他們養尊處優的性格。朋友說,千萬不要做太能幹的父母,大小事全往自己身上攬。這樣不但忙壞了自己,也會貽害孩子的成長。
  • 善用班級經營技巧,能有效管理學生的行為及班級的紀律,有助於師生關係的互動、親師之間的諧和、雙贏,並塑造良好的班級氣氛。
  • 今天無意中拉開冰箱下層的抽屜,只見一只透明的塑料盒裡放著兩朵玫瑰,一朵藍色,一朵橙色,在白白的滿天星和綠綠的葉子中嬌嫩地綻放著。這是女兒幾個星期前在初中畢業典禮上戴的手花,看來她是捨不得任它幹掉,給花裝了個盒子,悄悄地存放在冰箱裡。
  • 我的外甥女小慈,即將升上國小六年級。暑假前大姊才在電話裡告訴我,小慈全校英文比賽第一名,將要代表學校參加競賽。而她最近月考都是前三名,和導師的關係也大有改善,讓大姊與姊夫非常欣慰,見了面連連道謝,我這個阿姨聽了也與有榮焉。然而回想她剛剛升上五年級時,卻並非如此……。
  • 「是啊!因為好吃懶做總成空。多學著做事,就算遇到困難……,」我話還沒說完,女兒就接著說:「媽媽,我知道,就是您常說的,從困難中找機會,孩子會變得更聰明喔!對嗎?」
  • 想起念國中時,每週朝會一定要背的青年十二守則「助人為快樂之本」,我跟孩子說:「那個叔叔把每個乘客當作是自己的親人般照顧,難怪我看他雖然在陰雨中開車,乘客也將車子弄得溼答答的,但是他的笑容與工作熱忱,卻讓我看見冬天裡的太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