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電辦講座 增進家庭情緒溝通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6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林譽謙高雄報導)台電興達電廠同心園地為了增進員工家庭的情緒溝通能力,邀請諮商心理師陳慧甄蒞廠演講,同仁受益良多。

陳慧甄提到,情緒是由外在環境或個人內在刺激所引起,情緒很難自我控制、情緒通常百感交集、情緒是種主觀經驗,情緒既然是個人主觀的複雜感受,當全家人共同面對某些事情時,會出現不同的狀況。

根據科學家對大腦處理情緒的相關研究:過去的感受會影響現在的情緒管理方式,而每個家庭各自有其認為應該如何處理情緒的默契,這就是「情緒哲學」。

了解,是溝通的開始,關注行為背後的意義,而非行為本身、同理對方的感受,不表示同意其立場、善用非語言訊息,練習表達情緒詞彙,找出自己的「按鈕」,打開心—試著相信、傾聽。


了解,是溝通的開始,關注行為背後的意義,而非行為本身。(攝影:林譽謙/大紀元)


以孩子的難題為例說明如何處理情緒,你的孩子已經讀小二了,卻還是非常怕黑,每天晚上總是不敢關燈睡覺,你會怎麼說?A「相信我,關燈沒什麼好怕的啦!」;B「你知道嗎?我小時候也很怕黑,後來裝了小夜燈才敢自己睡覺,你想不想買一個?」;C「我記得我自己小時候也超怕黑的!」;D「你別這麼膽小好不好?要記得你二年級囉!」。

A:不予理會型──傾向隱藏情感,尤其是負向情緒、家人間以相應不理來處理情緒問題、不了解負向情緒的意義和邀請。→擔心自己無法解決家人的負向情緒、孩子容易壓抑自己的感受,較難學會面對情緒困擾。

B:教導接納型(最佳)──尊重各種情緒及其價值,即使是負向情緒、樂於耐心接納家人所表達的感受、家人間會互相解決情緒困擾。→孩子能學習到解決問題、以及自我照顧的能力!


教導接納型會互相解決情緒困擾,尊重各種情緒及其價值。(攝影:林譽謙/大紀元)


C:順其自然型──願意接納家人的情緒、傾向不主動處理情緒、等待恢復平靜、不清楚面對情緒的知識和技巧,或受困於生活其他困擾。→孩子會懂得表達或宣洩感受,但容易過度或沉溺而無法調適。

D:不以為然型──鼓勵家人各自隱藏情緒、只注意家人的行為,看不見對方行為背後的感受。會批評、拒絕甚至處罰家人的負向情緒。→孩子的人際關係容易出現狀況,長大會經常感受到深沉的寂寞感。

Gottman先生針對一百多個家庭、為期十年的研究顯示:B:教導接納型的家庭,生活品質最好、夫妻之間會彼此關心,較不易離婚。孩子的情緒得到照顧,能夠專注學習、容易發展人際關係,家人的健康問題較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