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休戚與共

成語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1323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襄公(1)有疾,召頃公(2)而告之,曰:「必善(3)晉周(4),將得晉國。其行也文,能文則得天地。……且夫立無跛(5),正也;視無還(6),端也;聽無聳(7),成也;言無遠(8),慎也。夫正,德之道也;端,德之信也;成,德之終也;慎,德之守也。守終純固,道正事信,明令德(9)矣。慎成端正,德之相(10)也。為晉休(11)戚,不背本也。被文相德,非國何取!」

《國語.周語下》

【批注】
(1)襄公:指單襄公。
(2)頃公:單襄公之子。
(3)善:善待、好好對待。
(4)周:指春秋時代晉悼公孫周,他是晉襄公的曾孫,孫談之子。
(5)立無跛:站時雙腿直立不偏倚。跛,音必,歪斜、偏倚。
(6)視無還:看事物時不會左顧右盼。還,音環,反覆,此指眼珠反覆的轉動。
(7)聽無聳:傾聽時不豎起耳朵。聳,音悚。
(8)言無遠:只談論切近的事,而不好高騖遠。
(9)明令德:明白善良的品德。令德,即美德。
(10)相:音向,輔助。
(11)休:快樂、欣喜。

【故事闡述】
春秋時代,晉國公子孫周是晉襄公的曾孫,孫談之子,因受到當時在位的晉厲公排斥,於是就到周王室,侍奉單襄公並任職他的家臣。孫周為人忠實,做事重義理,雖然避走他鄉,但還是心繫著晉國的一切。如果聽到晉國不好的消息,他就會感到哀傷;如果聽到晉國有喜慶的好消息,他也會跟著高興。

單襄公病重時,喚來兒子單頃公告訴他說︰「一定要好好善待晉國公子孫周,他將來會成為晉國國君。他的品行具有文德,而具備文德的人就會得到天地的庇佑。有了天地的降福,至少能成為國君。孫周站立時不歪斜,是正;看東西時目不斜視,是端;傾聽時不豎起耳朵,是成;言談時不騖遠,是慎。正,是德行的基礎;端,是德行的依據;成,是德行的最終結果;慎,是德行的守護。守護穩固而結果不偏,基礎端正而行事有依據,這就是通曉善良的品德了。慎、成、端、正,是輔助德的。為晉國欣喜和悲傷,是不忘本。具備美德又有善行輔佐,怎能不繼承王位呢!」單頃公答應了他父親的叮囑。後來,晉厲公在內亂中被殺死,晉國人把孫周迎回並立為國君,就是晉悼公。

漸漸的人們就把原文中「晉休戚,不背本也為」,演變成「休戚與共」這句成語,用來形容雙方關係密切,彼此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討論】
(1) 單襄公為什麼認為孫周是才德兼備的青年?為什麼要兒子頃公善待孫周?
(2) 單襄公認為具備文德的人,就能獲得上天的賜福,請問你相信生命輪迴嗎?善惡有報嗎?請各找一篇故事,把自己的體會跟大家分享。

【造句練習】
例:公司的營運和個人休戚與共,所以大家要共同努力,創造公司最大的利潤。
例:家庭與個人關係休戚與共,碰到困境時,全家人要同心協力,才能度過難關。

【相似成語】
息息相關;禍福與共;唇齒相依;休戚相關

【課後時間】
請試著分辨「休戚與共」和「休戚相關」有何異同?

參考答案︰
(1) 異︰「休戚與共」偏重在同甘苦、共患難,而「休戚相關」則偏重在關係緊密。
(2) 同︰都有彼此關係密不可分之意。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子路夜宿在石門,掌管城門開閉的人問:「你來自什麼地方?」子路說:「從孔子那裡來。」看門的人說:「是那個明知不可行,卻仍挺身去做的人嗎?」
  • 子張問怎麼做才能行。孔子說:「說話忠實誠信,行為篤厚敬慎。雖然到了四方未開化民族的國度也能行。說話不忠實誠信,行為不篤厚敬慎,雖然在自己的鄉里,能行得通嗎?站著,彷彿看到「言忠信,行篤敬」這幾個字顯現在面前,坐車,就好像看到這幾個字倚靠在車轅前端的橫木上,念茲在茲,這樣才能行。」
  • 嘗有二雕(1),飛而爭肉,因以箭兩隻與晟(2),請射取之。晟馳往,遇雕相玃(3),遂一發雙貫(4)焉。攝圖喜,命諸子弟貴人皆相親友,冀暱(5)近之,以學彈射。《北史.卷二二.長孫道生列傳》
  • 子曰:「莫我知(1)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2)。下學(3)而上達(4),知我者其(5)天乎! 」 (《論語·憲問第十四》)
  • 孔子說:「可以和人格卑陋的人一起侍奉君主嗎?他還沒取得官位時,總擔心得不到;已經取得官位後,又擔心失去;如果他擔心失掉官位的話,那他就什麼壞事都做得出來了。」
  • 孔子到武城,看到子游以禮樂教化人民。孔子微笑著說:「這樣的小地方,哪裡需要以這麼雅正的禮樂教化呢?」子游回答說:「以前我聽先生說過:「君子學習正道 (以禮樂教化使人民歸順正道)就能愛人,小人學習正道就容易役使。」孔子說:「學生們,言偃說的對!我剛才只是開開玩笑罷了。」
  • 孔子說:「由呀,你聽過六種美德和六種弊病了嗎?」子路回答說:「沒有。」孔子說:「坐下,我告訴你。愛好仁德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被人愚弄;愛好智能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放縱不受拘束;愛好誠信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遭受傷害;愛好正直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急切、偏激;愛好勇敢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亂;愛好剛強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傲慢自大。」
  • 韓非是戰國七雄之一韓國的貴公子,曾與李斯同拜在荀子門下,當時國力較弱的韓國飽受強鄰秦國的威脅,隨時都有亡國之虞。韓非屢次上書獻策給韓王,卻無法受重用,於是將抱負寫成《韓非子》一書,此書集法家思想於大成。
  • 陽貨說:「懷有才德卻聽任國家陷於混亂狀態,這可以說是仁嗎?」孔子回答說:「不可以。」陽貨說:「有意出仕施展抱負,卻屢次錯失機會,這可以說是智嗎?」孔子回答說:「不可以。」陽貨說:「時光流逝,時間不等待我們啊!」孔子說:「好吧,我將要出仕從政了。」
  • 春秋時代,有一次晉國國君晉平公坐船游河玩樂,說:「要如何才能尋得賢士,和他們共享這美好時光,宜人景色啊!」划船的船夫盍胥聽到後,跪下回答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