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教师养生秘笈

文、图|温嫔容(明慧中医诊所院长)

(Fotolia)

人气: 67
【字号】    
   标签: tags: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天地君亲师”师乃五伦之一。

《礼记‧学记》中说:“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维护师道尊严,不仅要求学生的言行举止体现出对老师的尊敬和礼貌,更要从内心里敬重老师,并严格按照老师说的要求去做。

随着时代演变,尊师重道的观念日渐淡薄,当今孩子成为五伦之上,每一位孩子都是太上皇,所谓“爱的教育”,老师动辄得咎,左右为难。

处在压力状态下的老师,如何调适自己的身心状态也成为一大难题。在此提供一些方法,辅助老师们在遇到问题时可派上用场。

一. 手臂酸痛

长时间写黑板,过度使用手臂造成酸痛或腕肘无力,可使用下列动作辅助治疗或保健。

1. 甩手:先甩手腕,再甩肘,先从直方向甩动,后作平直方向甩摇,各作9次。
2. 握拳:两手握拳,从直尖到肩同时用力5秒后,瞬间放松,作9次。
3. 揉肌:用掌心从指尖揉到肩膀,力度一致,速度均匀,作9次。
4. 拍筋:手掌密合无缝,掌心稍凹,掌背弓起,从手指往上分成三纵向拍打,拍完外侧后拍内侧。
5. 捏拉:每一手指向外伸拉,从捏拉手指至肩部。
6. 按揉:手肘、手腕、手指的酸痛加重按合谷、中渚、曲池穴,整个手臂酸痛,加按风池穴。

以上动作平日可随时间择2~3种运用,若有空闲做完整套最好。

二. 肩膀僵硬

久坐、太紧张、失眠或泠气直吹头颈部,都易造成肩膀酸痛僵硬,导致头痛、头胀,甚至眼睛发胀、手麻。

1. 按摩:四指拼拢,从后脑枕骨沿着颈椎,一直按摩到肩部,在肩膀的两椎间停留并多按几下,以按、摩交替。
2. 敲刴:用手掌小指外侧的肌肉,从头部轻轻刴向肩部,9次最好。
3. 拍打:用手掌密合无缝,掌心微凹,从头部至肩部,力道速度均匀,不要忽快忽慢,一次拍一侧,勿同时拍两侧易头晕。
4. 耸肩:耸动肩部上下、左右,前后转动,动作后若有流汗要先擦汗,喝杯温开水,小口喝,颈肩一松,全身就感觉轻快。
5. 按穴:风池穴最首选,按完,颈肩转动一下,可配合曲池、阳陵泉或中渚穴,因紧张引起颈硬加按合谷穴,因气愤加按太冲穴。

三. 口干舌燥

咽喉部过度使用,声带长茧,讲话声哑或破声。中医认为语言过多,既会损伤肺肾之气,又耗心神。

1. 练习丹田发音:丹田约在肚脐正中下四横指距离,再向肚内约三横指距离的位置。开始先练习呼吸,吸气到丹田后吐出,以后讲话时小腹微收,讲话停顿时松腹。养成习惯后,就不会老使用喉咙喊话。
2. 舌头轻抵上颚:不说话时养成舌头轻抵上颚的习惯,使任督二脉接起来,易生津,此时金津玉液小口吞服,勿大口喝水,易呛气伤咽,一时进水太多,细胞不易得到滋润,会持续处在口干舌燥的状态。
3. 食疗养生:除勿食辛辣烤炸物外,可用丝瓜水加蜂蜜含在口里慢吞,越慢越好。丝瓜较冷,一天勿超过20㏄,或用热水冲入香菜放少许冰糖,闷10分钟,入保温瓶内慢慢饮用。
4. 平日配合按穴:讲话紧张发音不顺者,按合谷穴。讲话过多口干舌燥或声音沙哑喉痛者,按中渚穴。

四. 腰酸背痛

上课久站久坐都易腰酸背痛,中医认为“腰者肾之府”。肾气为先天之本,脑髓造血、听力、眼力、筋骨都与肾气有关。老祖宗认为“肝肾同源”,强肾也会强肝。

1. 拍揉丹田:先食指叠中指上,揉压丹田36下,再五指拼拢,掌心微凹,空掌拍108下,力道均匀,速度一致,这是古代养生家的秘方,持之以恒,身轻不易老。拍揉最佳时机是凌晨3~5点。
2. 揉摩命门:命门穴在肚脐正对腰部脊中的位置,先将两手掌搓热,再敷命门穴5~10秒,敷后揉摩命门穴36下,再停下来用掌敷命门穴5秒。
3. 轻轻捶腰:两手握空拳,由背开始往下捶至臀部,再捶脊柱,力道勿太用力,捶完,握空拳,放命门两旁约二横指处,放着不动,脚作原地踏步36下,再做转腰动作(两手插腰或两手放两旁甩)。
4. 床上运动:躺在床上,做骑脚踏车动作9下,双手抱膝,将膝往胸前按压,一次一膝,完后双手抱双膝向胸前按压,重复前面动作。此法不但治腰酸背痛、坐骨神经痛、前列线肥大、频尿皆有效果。
5. 按穴转腰:当下闪腰、腰扭伤,或是平时的腰酸背痛,揉按中渚穴,一边按,一边转腰(按对侧穴位,如左腰痛按右中渚)。平日保养腰背可加按阳陵泉、太冲、足三里穴。

五. 膝脚酸痛

膝脚酸痛不但老师常见,学生也常见。做好膝腿保养,不仅可强筋健骨,更可预防下肢软组织运动或劳作时的伤害。

1. 转摇关节:手扶椅或墙,将腿髋、膝、踝各关节,作圆形、前后转动,最后作踼腿动作。
2. 握空拳拍腿:手握空拳,由腿的上方往下拍,外侧面分三行,正面分二行,内侧面分三行拍打。
3. 并膝转动:双膝并拢,膝微向前弯曲,双掌放膝盖,向左9下,向右9下旋转,转完,在膝的上下左右各拍打2分钟或各拍打36下。
4. 捏揉腿肌:四指并拢,从腿的上方到下方,揉、捏、拉、推、按、摩腿肌肉,可通经活络及预防肌肉松弛、萎缩。
5. 膝腿浸泡:用米酒、盐巴,热水约40度,浸到脚踝10~20分,如膝盖酸痛,浸到膝部效果更好。膝腿酸痛得厉害,再备一盆常温泠水放白醋,浸热水3分钟再浸冷水1分钟,冷热加替浸泡,病情很快缓解。

六. 心烦胸闷

现在的学生经常让老师头痛不已,情绪也容易受波动,影响教学也影响健康。如何解除烦闷?

1. 正在火上:揉按合谷穴,一边按穴一边深呼吸,记得闭上眼睛数3秒,目为肝窍,眼睛是灵魂之窗,闭上眼睛可让伤肝的怒火下降,等于是关火的意思,才不易七窍生烟,做出或说出不可收拾的事。
2. 平时多烦事:情绪不稳,肝火旺烦燥易怒,连眼睛也易模糊干涩,建议多按太冲穴,可平衡肝气。
3. 胸闷心悸:愤世嫉俗的人易胸闷心悸或吸不到气,建议按内关穴。若平时保养两手都按;发作时,按左内关效果较快,一边按穴一边转动手腕并深呼吸。气到快晕倒者,可捏左大胸肌,小口喝杯温开水来缓解。@◇

穴道位置说明

◆风池穴:耳后头枕骨下,发际内有个凹陷处,往对侧眼睛方向按。

◆曲池穴:屈肘,以手拱胸,掌心向胸,肘部上下臂相连,横纹尽头凹处,靠近骨头边。

◆内关穴:手伸平,手掌向上,从腕横纹正中往手肘方向二寸约三横指距离,在二筋之间,介于尺骨桡骨之间凹陷处,握拳时,凹陷处很明显。

◆合谷穴:大姆指食指两岐骨相会合凹陷处,按向食指侧。孕妇禁按。

◆中渚穴:小指无名指关节之间,第四、五掌骨间的凹陷处。

◆足三里穴:膝眼下三寸,约四横指距离有一凹陷处。

◆太冲穴:从大拇指与次趾之间往上尽处歧骨间凹陷处。

◆阳陵泉穴:膝盖外侧关节下一寸,胫骨后,腓骨前尖骨凹陷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