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学观点 现代人疑难杂症多(一)  

预防医学vs.养生之道

邓正梁(正梁中医诊所院长)
font print 人气: 45
【字号】    
   标签: tags:

现代人疑难杂症多,有很多是常见的免疫疾病、感染疾病,有些是没见过的疑难杂症,或者可说是文明病吧!也不知道叫什么病,在医院救治不及,诊断都是心肺衰竭,施打类固醇、升压素,安上呼吸器都无效后,宣告不治。

现代人所遭受的疾病痛苦并不比前人少,虽然平均寿命拉高了,但是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公共卫生的进步,传染疾病减少了,医疗水准提上去了。想当年台湾光复时,痢疾仍是十大死因的第一位。但是现代人的精神压力负担还是很大,医疗费用不断的上涨,医生诊疗的次数越来越多。这是为何呢?现代医学难道不能让人少进医院吗?

首先,西方医学是没有养生的概念的,充其量也不过是预防医学的理念,还要多运动、吃维他命、上健身房锻炼等等,藉以维持身强力壮,顶多如此而已。

而中医学看人体是截然不同的,中医有一套完整的天人合一系统理论,有系统的阴阳思维哲辩,例如中医讲生命三宝“精”、“气”、“神”,“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是养生的第一步,阴阳五行维持着人与自然界的平衡。五行不是孤立的,连伦理道德都与其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如五行:土、金、木、火、水,连系脾、肺、肝、心、肾,连五常:信、义﹑仁﹑智﹑礼也可加入,五窍:口、鼻、目、舌、耳;如肾之窍“耳”听了美好的音,自然会通过肾传与其他四脏;肝之窍“目”看了优雅美好的景象,也会与其他四脏分享。音、色之中若具有了道德伦理的内涵,自然会通过五脏,唤醒人的仁义礼智信,从而规范人的言行操守。因此身心灵都在五行的涵养之中。养生也不光是注重身体健康,心灵的健康更是背后的主宰。

中医着重养生预防,所谓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下工治坏病;上工就是高明的医生,要告诉你如何过健康的生活,从内心到生活习惯都要符合“道”。一般的医生只是疾病发生了,再去辨证论治,至于最差的医生,就是现代所谓专门治疗癌症、心肌梗塞、中风等等的,这是亡羊补牢啊!所以中国人还有一句话,就是“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从一个人的疾病,到一个国家的疾病,通通包括进去了。

中医高明,那是否表示西医就比较差?其实是因为立论基点不同,到了现代,如果没了西医,那么长期依靠药物控制的慢性病人是否坐以待毙?急救施打升压素、安呼吸器、气管插管,这些西医采用的手段,都让看重立即疗效的现代人依赖日深。很多人认为,没病谁会想到养生呢?

简单的说,西医属于“实证医学”,对“有形”的东西掌握得很好,恰好迎合信仰实证科学的现代人所需。中医着重无形的境界,连医病也要考虑相生相克、气血平衡的道理。(待续)

本文转自第292期【新纪元周刊】“养生保健”栏目
http://mag.epochtimes.com/gb/288/11065.ht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徐受天,是吴中闾门人。有一天,他在集市上遇到一个挑粪的人,挑粪人不小心将粪倒了他一身,徐受天想到挑粪为生的百姓穷苦,谅他也不可能赔他衣服鞋子,于是便忍辱准备离开....
  • 历史中,诸葛亮羽扇纶巾轻易地就以空城计骗过了司马懿,真是如此吗?真正的高手过招,看不到刀光剑影,胜负已定。但在刀光剑影之外,仍有招式,而你看见了诸葛亮的招式吗?
  •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早年在战场上纵横驰骋,转战南北,很多时间都是在马背上度过的,因此他特别喜爱马。
  • 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健身方法,也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健身方法之一,由模仿五种动物:虎、鹿、熊、猿、鸟(鹤)的动作组成,据说由东汉医学家华佗创制。
  • 只要进一步细究我们生活中的习惯与用语,就会发现许多平凡的事物背后,都有历史与文化的承传。
  • 其实对于演艺界利用花边新闻来炒作的情况,也不必太过惊讶。古代三十六计中,即有一计“无中生有”,艺人的经纪公司不过是运用古人所流传下来的智慧而已。
  • 中国舞主要包括身韵和身法,身韵是中国舞的内涵,每个舞蹈的韵味不同,两个人跳同样的动作,韵味都不同。身法是指舞姿和动作,目前中国武术中太极、剑、京剧动作等大量用于中国舞中。
  • 民间有很多话听起来特别的朴素,可仔细品味,却往往蕴含深刻的道理,就像“一心不能二用”。有些人把这个一心,理解成一颗心,一个人的心....
  •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这是清代郑板桥写的一首咏竹兰石品格的题画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