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預防塑化劑下肚 百種容器待辨識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12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為了預防民眾在無知中,把塑化劑吃下肚,中市府衛生局除了教導簡易口訣、辨識容器外,並宣布即日起,凡塑膠類水壺、奶瓶及保鮮盒等,都要明確標示材質名稱、耐熱溫度等8項資訊,讓民眾在購買塑膠類食品容器時,能夠清楚了解容器的特性及使用方式。

中市衛生局17日以簡易的「一二不重複、三不微波、四低耐熱、五使用較安全、六遠離熱酸鹼、七類多應慎選」順口溜,教民眾如何分辨塑膠類食品容器與正確的使用方法。

餐飲衛生專家文長安則表示,有些業者常誤用PS塑膠容器裝柳丁汁,導致酸性的柳丁汁溶解出聚苯乙烯,長期食用的民眾將容易致癌;或是PC材質隨行杯裝超過攝氏110度的熱飲,容易釋放出雙酚A。他說,小朋友喝了會影響性器官發育及行為異常的可能性,甚至民眾還誤以為塑膠材質編號1-7是辨認材質的回收標誌,和耐熱程度無關。

他也提到,其實目前塑膠食品容器材質中,以5號PP材質耐熱度較高、較安全,常見於小朋友吃的布丁盒、裝豆漿的瓶子等;3號PVC材質耐熱溫度約60~80℃,常見用於保鮮膜覆蓋菜餚食物,但像是高油脂的豬腳、雞塊等,如果直接接觸微波加熱,容易溶解出塑化劑,長期食用恐致癌。

衛生局表示,即日起塑膠類水壺、奶瓶及餐盒保鮮盒,都要明確標示品名、材質名稱、耐熱溫度、製造日期等8項資訊,其中材質名稱及耐熱溫度還必須以印刷、打印或壓印方式,直接標示在產品的主體上,讓民眾購買塑膠類食品容器時,能夠清楚了解塑膠容器的特性及使用方式。

(責任編輯:羅令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