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報應實錄:十粒布施 盡除貧窮

陸真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18
【字號】    
   標籤: tags:

隋朝終南山的釋普安,是一位得道的高僧,他每到人煙稠密的地方,大家就爭著為他設齋,布施供養。

有一天,釋普安來到了大萬村,村裡有個名叫田遺生的窮人,家徒四壁。他有四個女兒,皆衣不遮體。大女兒名叫華嚴,年已二十,到處尋找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供養,只有二尺粗布。想到自己赤貧如洗,無法向高僧布施祝福,兩眼看著屋頂發呆,萬分悲痛。她偶然看見屋樑上的孔隙中,有一團亂禾,取下一看,找到十粒黃粟。她便磨去秕糠,連同二尺粗布,準備把它們布施給高僧。但低頭看看自己衣不遮體,白天不能出門。就在黑夜,匍匐前往寺廟。她把布遙擲僧房,又把十粒粟,親手放到廟裡的飯桶內,默默的祈禱說:「我因為前世慳貪,今世就受苦報。今在佛前,哀求懺悔,以此微薄的禮物,供養眾僧。如果我的貧窮業報從今已盡,願廟裡的飯甑中所蒸出的飯,都變成香噴噴黃米飯。」然後就擦乾眼淚,匍匐回去了。

第二天早晨,廟裡的眾僧發現甑中所蒸的五石米飯,顏色都變成香噴噴的黃色。經過查詢,不久就得知了原因,大家無不感嘆。於是一些好義之士,就以財物救濟那位華嚴女子。後來,這位女子就出家學道了。

讀了田氏女的事蹟,怎能不感慨萬分?田氏女義無反顧,全心全意,雖只尺布粒米,卻勝過匹綢鍾粟。特別是讀到她身無蔽體之衣,以一孤身女子,黑夜匍匐前往布施,這又是多麼大的勇氣!施後不留名,又顯出她布施之心是多麼純真!@*

(事據清代周思仁《安士全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