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難兄難弟

吉光羽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322
【字號】    
   標籤: tags:

【釋義】原指兄弟兩人才德都好,難以分出高下。現多比喻反其用意,譏諷兩人都壞。

【例句】他剛從戒毒所出來,家人勸他再別和以前的那些難兄難弟來往了。

【近義;反義】患難之交 一丘之貉;反目成仇 恩斷義絕

這個成語,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東漢時的太丘縣令陳寔,忠厚耿直,廉潔奉公,深得百姓愛戴。陳寔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元方,小兒子叫季方,兄弟倆秉承父親的品德學問,受到人們的好評,人們把陳寔和他的兩個兒子稱為「三君」。

陳寔的許多朋友蒙冤入獄,陳寔深感不平,就自己跑去要求囚禁。不久,陳寔被赦獲釋,他拒絕繼續當官,在家休養,元方和季方,也家侍奉父親。

受爺爺、父親的熏陶,元方和季方的兒子,也都很有才學。他們都為自己的父親感到驕傲,常在一起評論父親的才學和品德,有時還爭論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

有一次,陳寔的兩個孫子,又為了比較各自父親的道德學問,而發生爭論,他們爭持不下,就跑去找爺爺評理。陳寔想了想,笑著對孫子說;「你們兩個的父親道德學問,都很好,很難說誰是兄長,要高點;誰是弟弟要低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