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上海话童谣年年传唱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5月19日讯】今年“上海之春”音乐会上,有一台“上海•爱侬,沪语童谣声合唱音乐会”,连演三场,深受欢迎和关注。上海语言学家、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提出,这些表现上海城市精神和民俗风情的童谣,要年年代代传唱下去。

沪语童谣声合唱音乐会

这台演出,以交响乐伴奏,都由孩子用情景舞蹈表演。除了上海话童谣,节目中还穿插了“绣荷包”等上海戏曲中使用过的民间小调演唱,还有伴乐用上海话朗诵的“唐诗”。

原沪剧著名演员徐俊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编曲何占豪,强强联手演出,演绎出一台“有腔调”的演出。整场演出具有久违了的、浓浓的上海本土情怀与现代气息。

沪语童谣意味隽永清新

上海不仅是歌舞之城,而且又是戏曲之都。因此上海的孩子从嗷嗷待哺起,就伴随着童谣成长,感受着母爱的温馨,“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似懂非懂地熏陶着用上海话唱出来的、那含义若明若暗的儿歌。孩子就在沐浴着爱的上海民风中慢慢长大。

在弄堂里,在学校操场上,在自由组合的游戏中,孩子们自己编唱起自己的歌曲,“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蒲桃四斤壳……”,一边做着游戏,如跳橡皮筋、造房子、踢毽子,一边自然萌发出童真的感受。

让上海话童谣年年传唱

这些短小平常而又意味隽永的清新的童谣,它是孩童心声的真情流露。当年的孩子,虽然生活上清苦一点,但是精神生活上却有着丰富活泼的天地。除了童谣,还有童年谜语、绕口令等种种多人自由结合玩的游戏,课余是很有生活气息的。

上海过去有那么多的童谣,是与上海产生过很多的成人歌曲和戏曲息息相关的。这些表现上海城市精神和民俗风情的童谣,也许幼儿园、小学的老师们自己也已不会唱,热闹平凡的、童趣盎然的儿歌已是式微了。

上海语言学家、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建议,我们还是要让这些优美清新的母语童谣年年代代传下去。有些成人也创作“新童谣”,寄予说教的“儿童诗”也发表了很多,可惜的是都不能被天真的孩子传唱。

连童谣也没有的生活真是太枯燥无味了!让我们一起来培育宽松的环境,让上海的小孩,从小多保留点自由活动的空间吧,让幼儿园和小学里有更多的活力!让童谣扎根在能滋生和繁殖的土壤里,使童谣蔚然成风,常唱常新。

责任编辑:覃心怡

相关新闻
《非常家务事》影评:老板与妈妈谈恋爱 让女儿很头大
《名侦探柯南 100万美元的五棱星》影评:怪盗的目标这回是宝刀
《高尔夫物语》影评:矮小的男童 有惊人高尔夫潜力
传播爱的蒲公英——《我想念我妈妈/Summer Snow》观后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