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越南德山兒家 台灣認養逾半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6月3日報導】越南助學專題2(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3日電)「愛心人如陽光、法師如泥土、共同讓孩子茁壯成為堅實的樹」,德山兒家是越南順化省最大兒家,收容200名孤兒,2/3都接受台灣至善基金會資助,有8成可以完成高等教育。

4名德山兒家的可愛小男孩合力拉起「感謝台灣好心人士的愛心」布條站在門口,其他孩子則排成兩列,唱歌拍手歡迎至善基金會的台灣認養人。

就讀順化旅遊中專(Hue Tourism College)的22歲黎氏娜(Le Thi Na),8歲時與姐姐黎氏秋被送到德山兒家給師父扶養直至今日,也長期受到認養人李尉慈資助求學。

緣分是很奇妙的,姐妹同時受至善基金會資助,某次兩人寫給認養人的信不小心被錯置,讓2個認養人有機會見面。姐姐去年在認養人協助下,到台灣接受語言教育,同時也住在認養人家中。

在兒家長大的黎氏娜,如同住在大家庭,有近200多個手足,每天要協助弟妹們盥洗與用餐,放學後再到兒家開設的素菜餐廳幫忙,假日則成群結隊到菜園裡幫忙種菜、澆水、除草、抓蟲等。對於未來,她說,「想當英語導遊」。

雙腳不方便的65歲德山寺住持明秀法師說,德山寺在1964年成立,戰後人民生活貧困、經濟蕭條、養不起自己更養不起小孩,在田間常見棄嬰、路上常見孤兒與乞兒。

明秀法師感慨戰爭無情,無辜的孩子連一個遮風避雨處都沒有,1964年成立德山兒家,現有近200名孤兒與貧童,其中至善基金會共認養145位小孩。

法師說,依越南政府規定,兒家最多僅能收容100名孩童,但在德山兒家收容的量遠超過限額,然而,能救一個是一個,當孩子已經被放在兒家前,能不收容嗎?

他說,「孩子們就像珍貴的樹、法師就如泥土、善心人士好比陽光,讓樹成長與茁壯。」寺廟與兒家是沒有收入的,至善基金會捐助1半經費,剩下的經費仰賴其他單位的捐款與素菜餐廳的收入。

隨著嬰兒哭聲來到嬰兒房,在兒家服務16年的志工媽媽革氏紫每天忙裡忙外照顧這11名連父母是誰都不知道的棄嬰。照顧這些嬰兒,她說,一點都不累,兒家的小小孩也會過來照護這群弟妹。

另一名在兒家服務17年的志工媽媽阮氏拜,負責照顧身障與精障孩子。她說,照顧這些孩子的耐心要多一點,他們能平安長大就是最大的成就。

「很多殘疾孩子一出生時,就被放置在兒家門口。」患不明眼疾的7歲男孩,喜歡將雙手放在胸前舞動著,轉圈圈、跳跳舞,阮氏拜帶著他唱歌給記者聽。

至善基金會表示,越南約有16萬名孤兒、流浪兒與貧兒,順化省有17個兒童之家,共收容約800名孩童。基金會自1998年開始認養協助德山兒家孩童,並逐漸再增加2個兒家,提供他們在教育、生活與醫療上的協助。

至善基金會表示,三個兒家孩童達到優良學習成績比率占36.31%,100%可以讀完高中,考上大學、大專和中專比率占80%。至今這三個兒家共有108名孩童在高等教育結束後找到穩定工作、有2人繼續攻讀碩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