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志工入山 激發原民求知慾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市14日電)「山上的孩子對科學的動手做非常有動力,好奇心大到嚇人」,甫於今年從清大畢業的趙振良,義務前往部落指導原住民孩子參與科展,從部落孩子身上看到更多可能性。

75年次的趙振良今年從清大電子研究所奈米微系統實驗室畢業,從小到大的志願都是當工程師,大一因為想找「備胎」,選修教育學分,意外發現這才是自己想走的路,而清大師資培育中心教授傅麗玉結合族群文化與科學教育的方式,更讓他大開眼界。

為了增加學習機會,趙振良主動要求擔任傅麗玉的助理,經常跟著老師上山辦活動,有時也設計教材在部落進行教學。

去年8月起,他每兩週從新竹騎機車到尖石鄉水田部落,義務指導當地孩子做科學研究,花了4個月時間完成「燃燒吧!Lawa」,奪下第3屆原住民華碩科教獎國中組冠軍金熊獎,部落孩子欣喜不已。

「他們沒想到原來這就是科學實驗!」趙振良說,城市的科學教育大量使用實驗器材,可以親眼目睹,而且科學用語在都市已變成生活的一部分,討論起來非常輕鬆;但在部落,科學教育應該要結合大自然,要用原住民的生活經驗來呈現。

「現行課本強調的微小或奈米科技的尺度,真的很難詮釋,因為原住民生活中根本不必使用」,趙振良認為,若用部落裡常見的姑婆芋和食用芋頭來解釋奈米,就清楚多了。

他解釋,若是把水灑在葉片上,會擴散成一攤水的就是姑婆芋,若水滴成顆粒狀,就是可以吃的芋頭。這是因為芋頭葉面有茸毛、蠟質等奈米表面結構,不沾水,所以水滴會凝結成顆粒狀,而姑婆芋則不會。

至於這次參加科展的作品,則是取材於原住民升火文化。「原住民早期都如何升火?是鑽木取火嗎?」為了找答案,趙振良帶著孩子們訪問水田部落耆老,還跑去南庄找賽夏族長老,了解原民真正的升火文化,推論當時是以「打火石」升火居多,取火過程中也使用火種材料「芭蕉芯」。

透過實驗,部落的孩子們發現芭蕉芯的燃點大約攝氏180度,而鑽木取火高溫摩擦的溫度則高達270度,至於水田部落最容易看到的櫻桃樹,則是最佳的鑽木取火材料。

趙振良說,部落裡隨處都是科學教育的題材,藉由動手做,孩子們重新燃起對科學的興趣,而更令人興奮的,是聽到孩子親口說出「真的很佩服自己祖先的文化智慧」。

「看到孩子在做實驗的過程中,覺得自己好像也有那麼點可能性,真的很感動」,到部落義務指導孩子,趙振良傳遞熱情與知識,也豐富自己當老師的夢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詹亦菱台灣花蓮報導)原住民拼布研習班,7月3日開始上課,請縣內最著名的拼布老師潘旦雲指導。
  • 苗栗縣政府推廣多元文化藝術,將於8日舉行「2012台灣原住民族音樂饗宴」,邀請國內原住民音樂家以創新手法詮釋傳統與西洋音樂,讓民眾體驗不同的原民風情。
  • (大紀元記者游凱銘台灣台中報導)首齣由台灣原創原住民歌劇—《逐鹿傳說》描述著族人在一次打獵中,誤殺相傳為天神使者,一隻額頭上有星型記號的巨鹿,導致災難降臨,而必須用勇氣與真愛來化解危難的故事。該劇由作曲家蔡盛通譜曲、台東大學華語文系老師董恕明作詞,於2011建國百年時在國家戲劇院演出,獲得熱烈迴響,2012年將在7月18、19日,於台中中山堂震撼演出,希透由歌劇藝術,將原住民文化呈現給台灣民眾以致全世界。
  • 花蓮地區原住民部落常見隔代教養或單親家庭,造成原民學童學習上出現困難的情形。花蓮市公所特別開辦原民學童暑期課輔活動,幫助原民學童跟上課業進度。
  • (大紀元記者彭瑞蘭台灣新竹報導)如果兒童劇團成立12年享譽國內外, 9日在新竹縣政府中庭花園召開贈票記者會。如果兒童劇團趙自強團長主持,新竹縣長邱鏡淳、議員趙ㄧ先、曾安順、原住民族行政處長范萬炎、社會處長林松和受贈團體代表都出席,「如果」每次大型演出都有公益的回饋。
  • 台灣無線電視完成數位轉換,關閉類比訊號後,原住民部落收視戶今天在NCC所舉辦座談會中反映,數位電視看不到原住民族電視台,希望原民台能列入數位電視收視頻道中。
  • 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對於原住民工作權有明文保障,但這項規定卻「卡」到社福機構。立法委員劉建國今天指出,日前邀集原住民族委員會協調,原民會表示將取消相關條文規定。
  • 【大紀元7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麗榮新北市11日電)2012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今天下午4時將在福隆海水浴場開唱,首日「吼海洋之夜」將有Matzka、舒米恩、張震嶽等原住民歌手,將和樂迷嘶吼炎熱夏夜。
  • 台灣科技大學社會服務團今年暑假前往南投仁愛鄉原民部落,幫居民維修上百件電器用品,其中還有一個20年歷史的老收音機,重拾當地居民重要回憶。
  • (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為了鼓勵青年到處壯遊、以多元方式認識鄉土,青輔會在全台設置了50個青年壯遊點,其中10個點可以體驗不同原民部落的文化,包含泰雅族的狩獵文化、布農族山林知識,魯凱族未婚男女藉由盪鞦韆來傳達情意、屏東地磨兒部落琉璃珠製作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