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組圖:台灣古蹟日-走訪張大千摩耶精舍

人氣: 19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2年09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台北報導)台灣每年9月第3個星期六、日為全國古蹟日,台北市規劃83處歷史景點,推廣古蹟蘊涵的豐富文化價值,記者於古蹟日的第一天走訪張大千摩耶精舍,加入愛護支持古蹟保存的行列。

張大千,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居士,四川內江人,生於1899年。張大千20多歲便蓄著一把大鬍子,成為張大千日後的特有標誌。他曾赴日學染織,又入寺為僧,並在戰火中遠赴敦煌臨摹壁畫,期間對於石窟之大小皆詳予調查編號,得二百零九窟,並考察壁畫之時代與風格,編撰成《莫高山石窟記》一書。張大千一生充滿傳奇,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畬齊名。

張大千生前最喜愛的灰鶴,60多歲了相當長壽。(攝影:鍾元/大紀元)

[[9]]
張大千摩耶精舍可盡收雙溪遠近景色。(攝影:鍾元/大紀元)

「摩耶精舍——張大千紀念館」位於台北市外雙溪溪水雙分之處,由張大千親自設計興造雙層四合院建築,並搭配以中國式庭園。建於1976年,佔地578坪,建坪為222坪。「摩耶」一名出自佛教典故,為釋迦牟尼之母,腹中有三千大千世界,故「摩耶精舍」即「大千精舍」。1982年4月24日張大千獲故總統蔣經國親授中正勳章,以表彰他在藝壇上之成就與貢獻。

[[5]]

張大千摩耶精舍會客廳一隅。(攝影:鍾元/大紀元)

故總統蔣經國題「亮節高風」四個字,褒揚張大千畢生貢獻。(攝影:鍾元/大紀元)

張大千故居前院門楣上懸掛著蔣經國書寫的「亮節高風」牌匾。一樓西側為客廳和大畫室,巨大的畫室裡面看到張大千蠟像正揮毫作畫,栩栩如生。蠟像旁有猿猴標本,他生前常以戲猿為樂,並常以猿猴為題入畫。張大千也是一位美食家,不論料理的方式或選材均十分考究,興致來時還親自下廚宴饗親朋好友。餐廳懸掛「賓筵食帖」,書寫張大千擬宴請嘉賓的菜單,頗有生活情趣。

張大千蠟像揮毫作畫栩栩如生(攝影:鍾元/大紀元)

張大千選擇留海外 明智而幸運的選擇

1949年,中國大陸江河變色,張大千赴印度展出書畫,此後便旅居阿根廷、巴西、美國等地,並在世界各地頻頻舉辦個人畫展,他將中國畫介紹給國際社會,真正地弘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張大千榮獲國際藝術學會金牌獎,被推選為「全世界當代第一大畫家」,為中華民族贏得巨大榮譽。

[[14]]

張大千《胡人吹笙圖》(網路圖片)

共產黨當政後,中共高層曾多次邀請張大千回歸,其中周恩來讓有關部門,擇機動員張大千回國,但至死,張大千都未再踏上故土一步。張大千年近80歲時,他的思鄉懷國之情越來越重。他想落葉歸根,回到祖國的土地上。1976年,張大千返回台北定居,完成巨作《廬山圖》後,不幸於1983年病逝,享年85歲。

張大千愛石小會客室放置奇石,他亦為美食家,餐廳懸掛「賓筵食帖」,書寫宴請嘉賓的菜單,頗有生活情趣。(攝影:鍾元/大紀元)

在文革期間,當年勸說張大千回國的徐悲鴻被定為「反動學術權威」、特務。在大陸幾乎沒有文化藝術家不被迫害的,就連早已作古的齊白石在文革中也慘遭到批判。無數文化藝術界名人志士在文革期間慘遭迫害、他們所創作收藏的大量珍貴藝術作品被摧毀、或被迫為中共歌功頌德、在中共黨文化意識形態強迫扭曲下的思維境界中創作。張大千選擇留在海外自由的空間裏,他顯然是作出了明智而又幸運的選擇。

[[10]]

涼亭。(攝影:鍾元/大紀元)

在張大千逝世百日後,家屬遵其遺願捐出精舍成立紀念館,目前交由台北故宮博物院管理。張大千雖四處遊歷,對居所卻十分考究,不論四川「梅邨」、巴西「八德園」、美國「可以居」和「環蓽盦」到台北「摩耶精舍」,均極富園林之勝。張大千稟賦過人,畫學融會前賢精微,卻不為所拘,自開潑墨潑彩畫法,因被譽為「五百年來一大千」。

[[4]]

張大千生前使用的「林肯」座車。(攝影:鍾元/大紀元)

(責任編輯:李曉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