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普及公共藝術 改善生活環境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2年09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錫暉台灣台北報導)公共藝術成為一國之文明之指標,已是公認事實。其須耗費長時間的創作過程,並融合人文、自然、建築等景觀做搭配。14年來台灣的公共藝術作品已約2千件,今(24)日舉辦的第三屆公共藝術獎,給了多面像創作的藝術家一個肯定,並希望台灣能夠成為一個遍地開花的藝術之島。

公共藝術的目的便是與人互動,此次得獎的「音響機器人」便設計出可讓民眾插上iphone的蘋果通用插槽,在公園替大家播歌,機器人的表情也隨著音符的跳動而改變,相當逗趣。

位於宜蘭的士敏國小,也打破以往老師命令、同學執行的模式,直接讓同學進行創作,以孩子們的觀點為主,規劃出主題及系列活動,同學們的創作更成為文創商品,義賣所得全數捐作慈惠基金。

立法院長王金平在觀後表示肯定,他說:「公共藝術結合地方文化、觀光,有助於改善生活環境。」

文化部長龍應台回憶起德國一小城公園有一雕像,讓每位看過的人都會好奇詢問。她說:「公共藝術就是打開大家的一個想像,並進入另一個世界。」在呼吸、行走及生活當中,隨處「撞」到的公共藝術,能有感染更多人的力量。◇

(責任編輯:宇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