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組圖:「從卡通看科學」體驗視覺暫留妙用

人氣: 664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3年01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台北報導)中國新年將至,台灣科學教育館由即日至4月30日起推出「從卡通看科學」特展,展覽包括3D拍照區、卡通製作流程及卡通角色素描練習以及首度曝光的「Mix It短片快手」卡通短片創作機,通過小朋友親身體驗認識到卡通的製作過程及認識影片製作原理。

「從卡通看科學」展覽現場,卡通頻道《阿甘妙世界》主角阿甘、阿達人偶現身與小朋友們同歡,獲得熱烈歡迎。(卡通頻道提供)

展場吸引眾多兒童及家長,科教館館長朱楠賢介紹說,參觀者透過觸摸、動手去做、在玩樂中學到製作原理。也希望透過卡通媒介,讓親子關係更加融洽。

漫畫都是一張張畫,轉盤上畫有不同的動作,手轉動轉盤眼睛由夾縫看去卡通的動作像是在跳繩;每張漫畫變成動畫,就是「視覺暫留」原理的妙用。(攝影:鍾元/大紀元)

視覺暫留體驗

當我們直視太陽數秒後,眼睛會殘留一個強光源的影像。在日常生活使用的日光燈每秒大約熄滅百餘次,但我們基本感覺不到日光燈在閃動,這都是因為視覺暫留的作用。卡通影片的製作原理,就是利用人類眼睛的「視覺暫留」現象。

漫畫都是一張張畫,轉盤上畫有不同的動作,手轉動轉盤眼睛由夾縫看去卡通的動作像是在抓蒼蠅;每張漫畫變成動畫,就是「視覺暫留」原理的妙用。(攝影:鍾元/大紀元)

當我們看到多幅快速移動的圖片時,眼睛會繼續保留前一個看到的圖片,因為視神經對物體的印象會延續0.1-0.4秒的時間,所以當這一連串快速移動的圖案是相關的動作時,我們會以為看到的是「影片」,而不是一張張的圖片,這就是視覺暫留所產生的效果。「視覺暫留」是動畫、電影等視覺媒體形成和傳播的根據。

台灣科學教育館推出「從卡通看科學」特展,可愛小朋友於3D拍照區拍照留念。(攝影:鍾元/大紀元)

卡通製作

而製作卡通要把自己的想法呈現在電視上,需要經過初步的構想、寫腳本(劇本)、角色設計、場景、分鏡腳本、配音、動態腳本到製作播放8個流程,最後呈現出我們所看到的卡通動畫。

台灣科學教育館推出「從卡通看科學」特展,家長陪伴小朋友做卡通角色素描練習。(攝影:鍾元/大紀元)

一、初步的構想:首先,你需要有一個想法。裡面的角色是人類還是動物?故事是在哪裡發生的?它是好笑的喜劇還是刺激的動作片?

二、寫腳本(劇本):要把故事的細節全部寫出來,包括所有角色會說的話,一些簡單的指示說明、場景和角色的動作。你的底稿應該要包含是誰(Who)?在做什麼(What)?在哪裡(Where)?在什麼時候(When)?為什麼做這件事(Why)?

台灣科學教育館推出「從卡通看科學」特展,可愛小朋友與卡通頻道《天兵公園》的阿天與鳥哥合影留念。(攝影:鍾元/大紀元)

三、角色設計:你的角色長什麼樣子呢?所有的特徵都要畫出來。剛開始用素描描出簡單的外形,最後再詳細具體地畫出你的卡通明星。
四、場景:你的故事是在哪發生的呢?這些素材將會成為你一故事的場景。

台灣科學教育館推出「從卡通看科學」特展,可愛小朋友與卡通頻道《阿甘妙世界》的主角阿甘、阿達合影留念。(攝影:鍾元/大紀元)

五、分鏡腳本:這是一系列的圖畫,就像連環漫畫一樣,這樣的做法可以幫助你將故事具體化。
六、配音:當我們已經拿到劇本,也知道所有的角色長什麼樣子。該是讓他們出場說故事囉!角色的對話必須先錄製好,這樣動畫師才能根據角色說話的嘴型來畫。

台灣科學教育館推出「從卡通看科學」特展,可愛小朋友與卡通頻道《探險活寶》的主角老皮與阿寶合影留念。(攝影:鍾元/大紀元)

七、動態腳本:這是卡通作品較粗略的迷你版,是一段影片。卡通製作者的第一版,通常就是所謂的動態腳本,它們可以幫助創作者準備最終的(比較貴)成品,它們比較像測試版,用來研究出特效和時間點方面的需求。
八、製作:動畫的觀賞對象可能是年紀較小的觀眾,更需要用較易被看懂的方式表現。後期製作是組合現有的鏡頭畫面等,以及略加修飾後播放呈現出來的卡通影片。

「從卡通看科學」展區內,志工老師帶領小朋友們體驗首度曝光的中文版「Max It短片快手」專業卡通短片創作機,剪輯卡通短片。(卡通頻道提供)

選擇優質節目收看

該展覽每天免費提供百名弱勢兒童參觀,兒童福利聯盟執行秘書黃韻璇說,希望偏鄉的孩子能體會科學就在身邊,進而彌補城鄉之間的差距。

特展中也設置了「電視收看小叮嚀」專區,關心孩童及親子的電視收看行為,教導家長和小朋友辨識正確的電視分級制度,並經由家長陪伴孩童觀賞,選擇優質節目內容的收看過程中,與小朋友共同討論暴力、色情畫面的危害,並反思節目與現實的差異,從中教導正確的電視收看態度。

卡通頻道節目配音高級經理張玉華表示,此次特展讓大家了解卡通的創作過程,藉由很多互動的設施進一步瞭解科學的樂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