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說故事中的道理

作者:陳靜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給朋友看自己的文章,他會說:「這個比那個好,因為這個有故事。」我知道他的弦外之音。這幾天,寫下的文字都不是自己刻意去雕琢的,只是覺得有時候寫下了一些沉重的文章後,就想寫幾篇無關緊要的文章給讀者。

朋友繼續對我說:「文章要寫的有份量才好。」什麼是文章的份量呢?我覺得有些模糊。自己的體會是,人的生命是一種境界高低的體現,而不是深刻不深刻的問題,因為我們即使在處理很小的事情上,也可以體現出境界的,那種高境界我理解為深刻吧。

所以在我的思維中不是深刻而是境界的問題。

也許我們習慣於生活在故事中。是故事就會有開始、發展、高潮、結尾,當然故事中會有一些真實的或虛構的人物。

我們經常會讓自己扮演著各種各樣不同的角色,在故事的浪尖上翻滾。

我們為什麼不可以生活得平靜如水。沒有什麼波瀾?

我們不是說過:「平平淡淡才是真嗎?」

有時候,生活太過沉重了,我們可不可以不給自己太多的思想,讓自己的心停下來歇息一會兒?

生活有時候簡單的僅僅是一個道理,比如說:「你不能夠偷搶!」是的,我們這樣做就可以了。難道我們一定要在偷過搶過,然後再被人唾棄過之後,才明白自己不能夠偷搶嗎?

故事讓我們自己的角色變得複雜了。

莫言在授獎演詞中說:「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聽起來很是那麼回事。可是,如果我們是為了故事而活著,我們就成為了故事的道具。

前幾天一位朋友向我訴苦,原因是自己失戀了。

我開玩笑的對他說:「有人說了,一個人要成為偉大的作家,必須有一個悲慘的初戀……」

我的朋友苦笑著說:「我寧願不寫偉大的作品,我也不要失戀。」

是的,我很能夠理解朋友的心情,因為我們不是為了講故事而生活。我們講故事是為了讓自己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然後更好的生活。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媽媽會給我們很多的警告,那些道理無非是不願意我們去走彎路,可是我們常常是在吃盡了苦頭之後,才懂得媽媽所說的話,真的是為了自己好。
人是活在故事還是道理中?

也許我們真正的明白了一些道理,就不用去演繹繁瑣的故事了。

就像我反反覆覆的對你說起的,關於「真、善、忍」的道理,其實我們那樣做就可以了。還有比這更簡單的嗎?

有時候,我們是為一些理而活著,沒有了對真理的認可,我們就會迷失在自己演繹的繁複的故事情節之中。為之流盡了自己的眼淚和青春。

等到老之將至,後悔晚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由時報編譯鄭曉蘭/綜合報導〕一般人可能視為「傳統守舊」的儒學經典—「論語」,如今卻成為日本學童愛不釋手的課外讀物。日本國內近年來掀起的「論語熱」,同樣大受親子歡迎。在這前景混沌的不景氣時代,約4至5世紀傳入日本的論語,似乎成為日本人的「生活指南」,論語兒童讀本因此銷售長紅,「論語塾」同樣盛況空前。
  • 我們心中所謂的「真理」,有時其實只是以訛傳訛的道聽塗說,只是自己不知道罷了!要避免成見害了自己,也害了別人,最重要的是學會虛心地「聆聽」。
  • 那時,我剛剛識字,每出入家門,就默誦這兩幅對聯。雖然不深解其意,但年長日久,也已入心。中國傳統文化是神傳文化,內裡融貫著深厚的內涵。裡者,心也。
  • 印度人習慣用手直接抓食物往嘴裡,印度人對這樣的飲食習慣,自來就有一套美味和健康的說法…
  • 悠悠人生,彰顯民權,保障民生,天下太平。

    據《新民晚報》2010年5月12日報導:【中華全國總工會集體合同部部長張建國日前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前勞動關係矛盾增多,也非常尖銳,預示著要儘快出台政策措施,確實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已經刻不容緩。

  • 不管是野心勃勃的股市投機家,或是只想搬回一丁點獲利績效的上班族,真的,都請別讓投資成為一場紙上富貴,也別讓資產成為過眼雲煙般的財富。 雖然最終,人們都無法戰勝死神,也無法在死後帶走生前的財富,但在活著的時候,我們依然必須記住──善守真實財富,才是學習投資的最高目的。
  • 「便宜買到就划算」、「買貴了就是吃虧」─這是個錯誤觀念當我們花錢購物時,其實是無法以單純的價位來比較真正的得失。
  • Holly Buffer是跨國健康保險公司在波特蘭分部的部門經理。她說:「我女兒有一個朋友是中國人,我們家一直都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而且我的女兒也喜歡跳舞,所以我一看到神韻的廣告,就問女兒要不要來看這個演出。我們今天很高興,既看到了精彩的舞蹈演出,又瞭解了中國的文化。神韻的舞蹈非常漂亮,是不同於西方舞蹈藝術的中國傳統藝術。」
  • 歌壇天後王菲的一句「不要科學地不講理」,極大的改善了娛樂界和王菲本人的大眾印象。原來科學也是可以不講道理的,這個眾人都知但是不知如何表達的常識,被王菲淺白的口語揭穿了。
  • 「這只罐子就像我們的人生,」教授這才開始上課,「先把重要的東西放進去,大的東西,就像那些石頭──石頭代表的是我們的家人、工作、職涯與熱情所在;其餘的就像砂子,是些小東西,這些小東西也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或許也很重要,但絕對不會是最重要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