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升级中共不担责 地炼企业称被逼上绝路

人气 3
标签: ,

【大纪元2013年10月13日讯】(大纪元记者任义报导)日前,中共发改委发布了油品质量升级价格政策。中共政府不承担责任,而民众则将承担7成升级成本。升级炼化装置需要几十亿元,得到政府财政补贴的“两桶油”成最大赢家,但无资金升级装置、无政策扶持的地方炼油企业表示因此被逼上绝路。

大陆油品升级政府不担责任

日前,中共发改委发布了油品质量升级价格政策。用中共国家发改委官员所讲的通俗一点的话来讲,油品升级的成本中,是消费者承担七成左右,炼厂则承担三成左右。中共国家发改委对此解释,消费者多承担是基于“多用油者多承担”的原则。

这样的最终结果显然不符合民众的预期。因为在此前中共环保部专家曾经建议,油品升级的新增成本,最佳方案是由炼厂承担1/3、政府财政承担1/3、社会承担1/3。这一建议基本与国际接轨。而最终是社会承担了三分之二还多,中共政府彻底不用承担。

同时技术水平、资金实力和政策获取相比石油央企处于下风的大批地方炼油企业,则处境尴尬,部分企业甚至是刚刚具备国三柴油的生产能力,已再无能力进行新的升级改造。

无政策扶持地炼企业称被逼上绝路

有地炼企业负责人表示,油品质量升级这道门槛已经将地炼企业逼上了绝路,工厂要达到国IV的油品质量,在脱硫、加氢的配套改造装置上花费至少要几十亿元,假若没有特殊政策扶持,只能停产。

在卓创资讯分析师秦文平看来,在油品升级压力下,未来地炼两极分化会越来越明显,对于年生产量200万吨的小型炼厂,大部分是没有能力进行设备升级的,在油品升级的过渡期内,他们大多怀着侥幸心理等待观望,实在没有办法,就只能被吞并。

制约地炼企业升级的主要原因是资金。成品油分析师李宏表示,油品升级主要是加氢和脱硫装置改造换代,如果上马一套5万吨脱硫装置,需要2,000万元,还不算其他费用;如果是单独加氢装置,大概要4,000万元;而一套30万~50万吨制氢加氢装置,成本则在7,000万元以上。如果是150万吨/年的脱硫装置,成本更是高达2亿-3亿元人民币。

在一个月的油品置换期之内,用于企业“消化”库存国Ⅲ汽油。置换期过后,中共各级政府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对产品质量不达标的油品,追查相应企业的责任,不符合国IV标准的汽油一律不得进入市场销售。对于地炼企业来说,想在一个多月时间内完成改造升级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仅是升级成本难以消化,油源问题也是长期困扰地炼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没有原油采购配额,用于提炼的油基本上都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剩余的边角料,要进行油品升级困难巨大,这对地炼企业来说几乎就是“绝境”。

“两桶油”成为最大赢家

目前对于地炼企业油品质量升级没有任何扶持补贴政策,巨额资金需要企业自筹,这对于所有地炼企业来说都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与地炼企业不同的是,“两桶油”已经提前开始了油品升级。

油品升级带来的成本,中石油、中石化并不只靠内部消化,因为它们每年还可以获得很多国家补贴。数据显示, 2012年“两桶油”就拿到总计122亿元的政府补助。中石油财务年报显示,2012年中石油营业外收入总计为115.78亿元,其中政府补助为94.06亿元。

长江证券分析师张月凤认为,油品升级过程中设备、资金、技术的优势,再一次巩固了“两桶油”在中国的垄断地位及其产品定价话语权,这将使油价上涨转化为其自身利好的刺激。

(责任编辑:刘晓真)

相关新闻
党媒暗示蒋洁敏“带案上任”国资委主任
外媒称前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被调国资委失权 中纪委调查
中国央企喊亏损 两桶油连三年获补贴
“两桶油”越亏越出口 或为拿政府补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