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傳藝最佳復刻造型」票選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3年10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謝月琴台灣宜蘭報導)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民藝街九月份設置為電影《大稻埕》拍攝主要場景之一,在近一個月的拍攝後,10月3日將正式以不同面貌與遊客重新見面!即日起至10月31日特別舉辦「傳藝最佳復刻造型PK賽」,十位復古造型人物將隱身於民藝店家中,邀請民眾前來探尋並票選最佳復古造型的人氣店家。

電影《大稻埕》以郭雪湖老師的畫作「南街殷賑」為主要構想,重現1920年代的老街風華,因此在服裝的設計、美術陳設方面考究當時文史。

在1920年代,服飾呈現最為多樣化,傳統式樣、日式、西式,甚至中西合璧的款式皆開始流行。男性著西服漸漸普遍,但鄉間或從事勞動工作者,仍穿著傳統的對襟衫、褲。在女性方面,雖然中年以上婦女仍著傳統服飾,但花色與布料已逐漸受日本影響,年輕女子流行喇叭袖的短衫,下穿至腳踝長的西式筒裙,也流行和服或洋裝,20 年代旗袍融入西式剪裁而被大幅度改進,顯現女性的曲線及體態美,並逐漸盛行於30、40年代,樣式也越趨多元,成為民國女性主要服飾之一。

今日「傳藝最佳復刻造型PK賽」走秀參賽者分別來自原民館、禪木工坊、河洛坊、柑仔店、臺灣布衣、明遠琉璃、飴之鄉、糖蔥、紙天空、茶山房和古典美,囊括了童玩、小吃、工藝品和服飾廠商,都共襄盛舉身穿電影《大稻埕》劇服,不分男女梳妝打扮成 1920 年代造型,雖然走秀略顯生澀,卻都卯足勁介紹自家產品。園區票選「最佳復刻造型獎」由柑仔店拔得頭籌,店員梁一蘅十分驚喜。

相關活動訊息可上傳藝中心FUN遊傳藝資訊網 http://art.pcsc.com.tw。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