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倫敦視像藝術節 台吳汰紝放異彩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5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30日專電)第3屆「華語視像藝術節」正在倫敦舉行,台灣紀錄片導演吳汰紝獲邀參展,4部精選作品在英國首映,受到觀眾好評,並獲得歐洲其它影展與藝術節邀約,成功推動文化外交。

吳汰紝是今年「華語視像藝術節」(Chinese Visual Festival)唯一受邀的台灣導演,共播出「尋情歷險記」、「快不快樂四人行」、「再會吧1999」及「日落大夢」等紀錄片。

吳汰紝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身為今年華語影像藝術節唯一獲邀的台灣導演,她感到很光榮,這也是對她很大的肯定,藝術節完整播出她的4部最早期及最新的作品,如同辦了小型個展,也因此其它歐洲影展很快與她連絡,希望能播出她的作品,為她開創更多的機會,十分受到鼓舞。

她說,這4部電影都環繞著「家」這個主題,不論是愛情、婚姻或與父母的關係,讓西方人了解到台灣人對家的重視及生命力,「這是台灣獨特的部份」,電影裡有些台式的幽默,觀眾看了會心一笑,顯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也可以有共鳴。

1976年出生的吳汰紝,早在2003年就以首部紀錄片作品「快不快樂四人行」獲得2003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2004年以「再會吧,1999」獲得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紀錄片雙年展「影像‧台灣」首獎,2005年瑞士紀錄片真實影展青年獎首獎等,作品並多次應邀在亞洲和歐美影展播出,是台灣傑出的紀錄片導演。

吳汰紝的作品這次分別在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與西敏寺大學播放,之後並與觀眾座談,觀眾反應熱烈,爭相提問。英國觀眾仔細觀察台灣文化差異,想了解台灣的社會與英國有何不同,這番心意令她很感動。

參加多個國家影展,吳汰紝認為,紀錄片是台灣推動文化外交很好的方法,因為它談的就是台灣社會或台灣人最共通的事物,呈現台灣人的特色與想法,「當了解彼此的相同與不同,就可以有很多溝通與討論的空間,並增進彼此的了解」。

她期盼政府能協助,讓台灣的紀錄片與國際接軌,國際市場充滿潛力,如此將有助提升台灣的國際知名度,拓展對外關係。

吳汰紝的作品都含有個人生命的歷程,她最近剛完成的作品是公視投資的「帶孩子上班去」,另一部即將完成的是「尋情歷險記」續集,談親子關係,未來她將繼續專注在以台灣為主的題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