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小中風(二)防治小中風中醫有竅門

作者:吳國斌(心醫堂中醫診所院長)

(Fotolia)

人氣: 2180
【字號】    
   標籤: tags: , ,

小中風的症狀和腦中風一樣,只是症狀嚴重的程度及持續時間的長短不同而已。但是如何知道自已有中風的可能性?

中醫在望診上非常注重舌診,臨床上若發現舌頭伸出時歪斜不正,甚至舌頭開始僵硬,無法自然靈活地伸縮吐弄,即可考慮有中風的可能性,應提早進一步地檢查治療。

中風在中華傳統醫學的辨證治療裡,可以分為實證及虛證,但虛實夾雜之證亦多有。實證簡單而言,即氣血過於旺盛,上衝至腦部,常引致頭痛眩暈,非外傷性的腦溢血,多屬此類證型。虛證主要是氣血不足,血液無法充足上行供應腦部,同樣也會引起頭痛眩暈,若再加有血栓阻塞腦部,易引發栓塞型腦中風。以體質而言,高血壓多屬實證(少數為虛證),低血壓多屬虛證,所以高血壓與低血壓都有可能中風,千萬不要認為只有高血壓才容易造成中風。

教您辨識中風類型

出血性及栓塞性腦中風發作時,症狀出現時間有明顯差異。出血性腦中風大多屬急性發作(如幾分鐘內),在生氣大怒、激烈活動後突然倒地不起,發生時間以白天居多;栓塞性腦中風多為漸進式發生(如5~48小時內),慢慢地手腳麻木不靈、失去意識,多在半夜裡發生。

■突發型出血性腦中風
對於突發型出血性腦中風,民間所流傳的十宣穴放血療法,治療效果好、預後佳,可減少送醫後的後遺症。對於栓塞性腦中風患者,則不特別建議放血,此時應以服用活血化瘀、行氣通絡的藥物來治療善後為妥。但無論是出血性或栓塞性腦中風,針刺治療的效果都相當理想。

[[3]]

十宣穴放血為什麼有效?
相信現代醫學的人,可能很難相信為什麼十宣穴放血對出血性腦中風有特別的療效。中華傳統醫學在治療疾病有個大原則,「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出血性腦中風多屬實證,放血可使旺盛上沖的氣血得到宣泄,減輕脈管內的壓力,從而減輕腦壓,又可以順便止血,所以可以使病情快速得到控制。

放血時如能選擇手足十二井穴來放血,療效將比十宣穴放血效果更好。因為中華傳統醫學認為「井穴」(皆在手指、腳趾的末端)具有交通陰陽氣血的作用,多用於急救,有開竅醒神,消炎鎮痛之效。一般放血所需的出血量很少,剛針刺放出的血為黯紅色,擠出幾滴血後,出來的血轉為鮮紅色時即可停止。

穴道位置:手指尖端,距指甲游離緣約0.1寸,也就是在指肉上(指尖不是指腹),左右兩手共十個穴位。

■栓塞性腦中風
對於栓塞性腦中風,平時的食療保健,建議可以在晚餐時食用納豆。人在熟睡中的深夜到黎明,容易出現血液凝固或血栓的情形,所以最好在晚餐吃納豆。食用納豆後的4~12小時之內,納豆激酶會停留在血液中,發揮其抗血栓的效果。另外亦可取黑木耳十克、瘦肉一兩、生薑四片、紅棗六顆,用七碗水煎煮至肉熟透後食用,每日一次。此方簡單有效,值得推廣。

筆者門診時曾有位患者提及他的一位朋友西醫檢查有心肌梗塞,他每天持續服用上述黑木耳湯三個月後心臟檢查正常。如果懂得善用食物的藥性來食療保健,確實可以減少服用西藥的副作用,使身體得到康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