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張忠謀 台灣缺人才 政策須更開放

張忠謀認為台灣缺乏技術、創新、領導人才 不夠開放是主因 同時強調 應該為興趣與工作而讀書 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4年01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南報導)外界不斷提到,台灣企業需要升級,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表示,若是沒有創新人才,要升級無異是緣木求魚,而放眼台灣的社會、政治、經濟和企業,「到處都缺乏領導人才」。所以才有年度代表字選出「悶」、「亂」、「假」這些字。

「103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9日在崑山科技大學舉行,張忠謀針對台灣人才問題進行演講,他以「基層人才」、「創新人才」和「領導人才」3方面來論述。

張忠謀說,現在企業有幾種現象。首先,企業缺乏基層技術人力,而大學生卻找不到工作;第二,缺乏創新人才,因此要求企業產業轉型升級無異是「緣木求魚」;第三則是缺乏領導人才,甚至在不足的狀況下,人才依舊不斷外流。

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是因社會不夠開放,他建議,如資金、制度、技術等必須開放才有競爭。30年前因競爭者少,台灣人才還夠用,但現在對人才的要求提高,水準卻沒有提升。

另外,他提到「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已落伍了。過去大家都想辦法要讀到博士,覺得文憑是終身飯票,明星學校是菁英的入場券,但台灣並不需要這麼多博士;他認為,考試制度是很不好的評量辦法,讓大家為了學位而讀書是很危險的觀念,正確應該是「為了興趣與工作」而讀書。

對於大學教育,張忠謀認為,大學的目的並非要傳授知識,應以教育為目的,除了讓學生得到謀生技能外,也要培養學生興趣。從國小到大學的教育,應該培養學生好奇心,以及終身學習的習慣、邏輯思考的能力。

他更再次分享,過去一直認為自己一定要念到博士,但在考MIT博士失敗後,徹底轉變態度與觀念,在那之前是為學位而讀書,之後是為興趣、工作去學習,不僅效率大幅增加,現在知道很多的東西幾乎是在那時學到的,成為他生命的轉捩點,在半導體這領域有所專精。◇

(責任編輯:李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