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蒙卦體現的中國古代教育智慧(9)

心靈善啟蒙 教育大智慧
font print 人氣: 152
【字號】    
   標籤: tags:

作者:童欣

(接上集)

六四:困蒙,吝。
後邊三個爻,就進入上卦了,這個六四,他這也是一個陰爻,一般陰爻還在陰位就不是很好,叫:「困蒙,吝」,吝當然是不好。困蒙,就是你給他困起來不好,這種蒙昧你把它困起來不好。孔子《象傳》「困蒙之吝,獨遠實也」,就是解釋這個事,他說了三個字,獨遠實,孤獨的獨,直接說就是封閉自己,孤陋寡聞,遠是不親師,遠離師,看到老師就跑,怕被老師管,這也是自困。獨,就自己在一個地方也不出去,見識就少,這不就是自己困自己嗎?

中國有句話叫做功夫在詩外,寫詩,功夫在詩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多簡單,現在有幾個人能寫出來的,中外有幾個人能寫出來呢?他下的功夫,就是在詩外的功夫,「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不要自困,遠師,遠道。實就是強,固執,就我這樣對,他也是自困,就我這樣最好,不管老師怎麼說,這孩子就認為自己這樣就是對,你怎麼管他,就管不了,他這都是自困,這種蒙昧他能夠解除嗎?他就什麼都不懂,他就自困,所以叫困蒙,困蒙大家記住三個字「獨遠實」。

六五:童蒙,吉。
六五,就是上卦的中間,所以它又是好的。「童蒙,吉」,大家想一想童蒙跟蒙童一樣嗎?這個蒙童是說不懂事的小孩兒,童蒙是說像兒童的這種蒙昧狀態,這小孩兒什麼都不懂,他不是不懂裝懂的不懂,被觀念污染的不懂,他是像一張白紙的那個不懂,老師好好教,他會很快就懂了,所以「吉」。

還有一個,中國古代男的奴隸叫童,所以這個小孩兒要把自己當做像奴隸似的,這話誇張了,就是他放低自己的身份對待老師,他就是誠心,就像我有罪似的,我有缺欠,你教育我吧,古代真有這樣的,今天我們很少聽到了。在《水滸傳》七十三回裏邊有一首詩,就是李逵聽說宋江強娶一個姑娘,誤會了,然後他就砍了杏黃大旗。

至人無過任評論,其次納諫以為恩。
最下自差偏自是,令人敢怒不敢言。

這首詩裏邊說人現在誇進諫,說納諫很好,在這個夏商周的時候,夏商朝代那些君王找到賢人以後,就對他說:您就批評我吧!一定要用最嚴厲的言辭批評我,就像我是一個患了很長時間大病的人,您一定用最猛、最重的藥來來治我,就這樣的心態,那叫納諫,是你一定要說我,我哪有錯你一定要嚴厲的指出來,這是真正的納諫。

現在人理解的納諫是什麼呢?他心裏不愛聽,表面能夠接受。那更好的是主動的放低自己。就像這個童蒙,像自己犯了罪一樣,我有不懂的,您一定告訴我。其實說犯罪也不難聽,西方耶穌就說人都有原罪,本來就有這個說法。那麼你自己覺得自己有罪,你就放低自己,那麼求老師這種誠懇,這種低位,這種謙恭,那你才能很好的學到知識,所以這就會是「吉」。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
上九是擊蒙,他這個蒙昧,一擊就打開了,棒喝一下打明白了,「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不利為寇,咱們看這個孩子有毛病,老師有時候處理不好,你雖然想幫他,你說重了,說早了,是不是有時候孩子就逆反了,怎麼樣呢?你就樹了仇了,孩子跟老師結仇了,「這老師不喜歡我!」其實他誤會了。大人也是,你對別人提意見、說他缺點的時候,你儘量耐心一點;但是別人說你缺點的時候,你要能聽進去。

我經常這麼一比喻,人家說「你身上有一個小泥點」,有的人就不愛聽,他卻想「我這邊還有一朵花呢」,「我這兒還有一個玉鐲呢」,這跟那泥點有關係嗎?是不是你把那個躲開了?人家說你有泥點,他回一句「你還有一個泥點呢」,是不是一對付,自己身上的泥點就自動沒有了,不可能。咱們是不是經常看到這種情況,「我這兒挺好的!」「這邊挺好的!」它跟那邊不好有什麼關係呢?這就是不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他說你這有泥點的時候,他不是不尊重你,他是說泥點不好,不是說你不好,這個大家能明白吧?如果他是惡意的,他是指責你;如果他只是說你的泥點不好,就不是說你這個人不好。

那我們作為老師,對別人你就得分清楚了,你一定說:「咱倆是好朋友」,咱們倆怎麼怎麼好,「但是,你身上有一個泥點。」你不要說:「你怎麼有個泥點,你怎麼這麼髒啊!」他是不是就覺得說他了,他就不接受了,反過來一句:「你身上還有一個泥點。」他把你當敵人,說你身上還有一個泥點。咱們來回的說,大家能聽明白這個意思吧?

所以「不利為寇」,你幫助別人指出缺點,幫助他去除蒙昧,弄不好你還跟他結了仇。你說重了,說早了,他不理解,他認為你在攻擊他,尤其咱們小孩兒更脆弱,「老師不喜歡我!」,其實你真不是不喜歡他,你說「這字寫的怎麼亂七八糟的」,你要稍微著急說沒寫好,他可能就傷心了,哭了。你說「你今天真乖,小裙子多漂亮啊!但是,這個字寫的不好,咱們把字寫的像你的衣服一樣漂亮,好不好啊?」他知道老師喜歡他,是這字寫的不好,你儘量把那缺點和他分清楚了,清晰的告訴他,要不你一說缺點,就變指責他了,他就變成敵對,不容易接受,這就是為寇,不利為寇。

利禦寇,就是剛才那麼善意,這孩子不愛掃地,老師上午先說:「有個小懶蟲會來,咱們倆一起準備,等待會兒小懶蟲來了,咱們一起打敗它!」是不是你就跟它是一頭兒的了。等下午,打掃衛生的時候,他一犯懶,不想幹,老師說了:「小懶蟲來了,咱們打跑它。你拿笤帚掃地,掃跑它。」當那個不好的東西、毛病顯露出來的時候,你再指出來,別在沒表現出來的時候,你就指出來,讓孩子平白無故的先不高興了,利禦寇,防禦這個寇,可以說是小懶蟲。這整個講的都是一些教育的原則和教育的方法,這就是蒙卦。

大家看中國古人的智慧,是不是非常大呢?這些文字還是後人寫的,那前邊就這麼一點,就能講出這麼多來。《易經》就是六十四卦,它就不斷的變化,這六爻你看也不斷的變化,所以它是變易,但是它變動裏邊是不變的,不變的就是那個道,其實在《易經》裏邊非常注重道德,就是它不變的是道德,這是關鍵,然而它也是非常簡易,我們很容易掌握的。

這就是道,就是說它的原則是不變的,形式、方法是變的,剛才說我們包容孩子,那我們能不能包容包容家長呢?就是家長對教育不理解,你教正確的方法,但是家長的這種不理解也屬於蒙昧,就是不懂,你也要包容家長,而這種就屬於物件變了,是不是在變?但實際你的善、體現出的包容沒變,核心的東西沒變。所以這種不變的是那個道理,只不過你可能換了人,換了形狀。第二個蒙卦告訴我們,剛才說其實它整個那麼短的一段文字,把教育該說的都說到了,今後大家再學《學記》就更明確,就會說的更具體清楚一點。

(待續)@*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人對小孩的教育方式如何?我們通常都有一種刻版印象,覺得古人對小孩的教育方式很「八股」,但其實不盡然。
  • 明太祖朱元璋戎馬得天下後,洪武元年(西元1368年),太祖敕令京城設立國子學堂(國家的最高學府「國子監」,或稱太學),令九品以上官員的子弟及民間通文義的少年俊秀到國子學堂當學生。天下平定後,太祖詔令恢復科考制度,各府、州、縣考選秀才及舉人入國子學。並特地賜給少年舉人(14歲左右)李擴、趙惟一、董昶等衣服蚊帳等日用品,其中特別聰慧的李擴等人還被召入文華殿及武英堂說書,太祖謂之曰「小秀才」。
  • 中國古代教育主要就是儒家教育。孔子杏壇講學,門徒三千,開創儒家教育的先河,奠定了儒學的基礎。
  • 中國古代的教育分為民辦和官辦,或稱公學、私學。民辦主要是指私塾,一些落第秀才,開科講學、授課教徒。興辦教育成為讀書人的一條重要出路,既解決生計,又培養人才,更促進教育的發展。
  • 《易經》,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被古人稱為群經之首。今天要講的這個蒙卦就一百多字,就把教育的問題都說清了,這就是古人的智慧。
  • 《學記》裏有一句話:「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說建立一個國家,統治老百姓,第一重要的就是教學、教化。大家看,對於一個人、一個單來講位,「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我們作為領導如果要改變一個國家的風氣,改變一個單位的風氣,都要通過教育、教學。我們從《周易》的卦序來說,強調了教育的重要性。
  • B>作者:童欣
  • 那麼作為孩子就要學東西,是不是他就得求你老師來學:「老師,您教我點好東西吧!」應該是這樣!現在都變得家長給報一個班,可這孩子喜歡彈鋼琴嗎?實際上他就是為父母在學。「匪我求童蒙」這句話多好,而現在我們家長都在求孩子,應該「童蒙求我」!
  • 這是算卦,我們換到學習上,這孩子也是這樣,他不懂,你告訴他了,他不聽你的就不好辦。「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這個從教育的角度,就是說這個求學的人他要有誠心,古人說:「欲修其心,先誠其意」,在古代還有這樣的說法:「禮,聞來學,未聞往教也」,就說學習啊,你是來求教,不是他主動教你,強迫說「你得學啊」,可現在經常是這樣。
  • 蒙卦裏說的「利用刑人」這句話就是孩子我們得管,這個刑是刑法,當然說刑法這個詞就有點嚴重了,實際上是利用約束、規章、制度,說白了,你得管這孩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