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環署:環評與經濟成長無正相關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0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7日電)環境學者近日指出,環評的多項缺失及不確定性,將拖垮台灣經濟;環保署今天表示,環評審查件數與台灣經濟成長沒有正相關,不應為了利益讓環境成為犧牲品。

研究環境流行病學、職業醫學與流行病學長達20年的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溫啟邦近日表示,台灣仿照美國實施環評制度卻只做半套,僅評估風險卻忽略經濟利益分析,像是審查國光石化案時因「報憂不報喜」,導致此案最後胎死腹中。

溫啟邦另指出,現行環評健康風險評估標準不一,使環評充滿高度不確定性,將影響台灣經濟發展,呼籲修改環評法,將環評把關權交還各部會。

環保署今天發表新聞稿表示,現行環評法立法時,原本是參照美國作法,從經濟、社會及環境三層面通盤考量後,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決定是否給予開發許可,但當時立法院認為,如此將有「球員兼裁判」疑慮,才改由環保主管機關進行審查及否決。

此外,環保署指出,環評制度修法必須凝聚各界共識後,才能做出適當決策,目前也有許多民間團體質疑地方環保機關進行環評審查的公正性,認為短期內不宜將環評案件回歸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審查。

至於國光石化案,環保署澄清,當時國光石化公司委託學術單位進行社會經濟成本效益評估,評估結果中指出國光石化開發後,可能造成民眾生命損失、致病住院等「社會成本」。

環保署也邀請環境、經濟學者進行公開討論,進行各層面綜合評估,並非僅評估開發帶來的風險,該案最後在政府表態不支持國光石化開發後,國光石化公司才自行撤案。

對於環評健康風險評估審查標準不一,環保署則表示,今年初曾發文請衛生福利部建議國內有獨立驗證能力並願意擔任此第三方的執行單位,但至今都沒有適合的機構能夠接下這項工作。

環保署說,雖然有許多開發案因考量環境價值無法通過環評,但根據相關統計分析指出,環評審查件數和台灣經濟成長並沒有正向相關,如果重大開發計畫不必經過環評審查,將使所有環境敏感區位淪為開發的犧牲品,環境保護形同全面棄守,值得全民深思與警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