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復興失事 即時天氣變化傳達已晚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2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26日電)飛航安全委員會今天公布7月復興空難事實報告,報告顯示,飛機降落時能見度突然降低,航管人員提供即時天氣變化時,飛機已失事。

7月23日,復興航空GE222航班,下午5時43時由高雄小港機場起飛前往澎湖馬公機場,晚上7時6分,墜毀在馬公機場外西溪村,機上58人,48人死亡、10人受傷,另有地面居民5人受傷。

飛安會8月1日曾公布調查進度報告,今天上午10時對外說明這起事故調查詳細資料報告。

飛安會執行長王興中說,一般駕駛員的訓練,天氣資料都只是參考,是否要降落或重飛,都由駕駛員決定;至於航管人員提供天氣的過程,是否有值得檢討處,有待進一步調查分析。

王興中說,調查人員有針對天氣因素詢問航管人員,航管人員告知,當天傍晚6時,儀器觀測馬公機場能見度有2000公尺,但人為觀測能見度只有800公尺,擔心誤差太大,選擇人為觀測,因低於非精確進場VOR的1600公尺,復興班機在晚上6時11分時,選擇在航線上待命。

根據報告顯示,當天晚上6時55分10秒,飛機獲許使用20跑道進場;晚上6時40分至晚上7時,能見度從800公尺提高至1600公尺;不過,晚上7時出現第2波雲雨帶,馬公機場開始降雨,並有雷暴,能見度又開始下降,到7時10分降為800公尺,低於進場標準。

王興中說,當晚上7時天氣出現變化時,如果是人為觀測天氣,在晚上黑暗中,觀測人員必須先到室外,讓眼睛適應3分鐘,之後由航管人員將資料輸入電腦;當資料傳送出去時,飛機已失事。

根據飛安會報告,儀器觀測天氣的紀錄,復興失事當天晚上7時,能見度曾降到600公尺;不過,王興中說,航管人員不可能每分每秒盯著儀器看,駕駛員如果在一定高度看不到跑道時,就應做最後是否降落或重飛判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