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报告:马国相对贫穷率上升

人气 88

【大纪元2014年12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李茹岚综合报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于近日首次在马来西亚发布《2013年马来西亚人类发展指数报告》。报告透露,马国人的相对贫穷率有所增加。可是,布城早前曾宣布马国的贫穷率降低。到底为何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这主要在于当局采用了不同的计算方式。布城采用的是绝对贫穷(absolute poverty)来计算贫穷率。联合国的报告则采用了相对贫穷(relative poverty)方式计算。联合国报告认为贫穷应以相对贫穷计算,绝对贫穷方式搜集的数据不一定能反映事实。

绝对贫穷,就是以绝对的标准來界定贫穷,也就是定下一个最低的收入水平,这个水平的收入被认为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凡是低于此水平者即为贫穷。至于怎样认定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的收入,则颇具争议性。而相对贫穷的衡量则是相对的。若家庭累计收入达不到国家平均收入的某个百分比(例如50%),就是生活在贫困中。

联合国报告说,衡量贫穷的方式最好是采用相对贫穷,而不是绝对贫穷的计算方式。联合国采用的方式,是把贫穷的门槛设在国家平均收入的一半,凡个人或家庭收入低于国家平均收入的50%,就算是贫穷。以2012年为例,马国的贫穷线是1813令吉,因为国家的平均收入是3,626令吉。

但若以绝对贫穷的方式计算,西马的贫穷线设在763令吉,砂劳越是912令吉,而沙巴则是1048令吉。据布城宣布,马国的贫穷率从1970年的49.3%下降至2012年的1.7%。而联合国的《2013年马国人类发展指数报告》却认为马国贫穷率上升了。2007年,马国的贫穷率为17.4%,到了2012年上升到20%。

贫富悬殊: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该报告的首席顾问兼主编丹斯里卡玛沙列博士(Tan Sri Datuk Dr Kamal Salih)表示,马国的贫富差距情况相当大,最富有1%人士的财富,超过40%最贫穷人民的财富总和。此外,马国的中产阶级家庭只占20%,而其它先进国的中产阶级家庭一般为50-55%。这些都属于不健康现象。

53%的马国家庭没有任何金融资产,其中城市家庭占43%,乡村家庭则占63%。若以种族分类,则没有任何金融资产的非马来土着比例最高,占57%,其次是马来人55%,华人和印度人分别占45%和44%。

薪资被压教育水平不均 导致贫富悬殊

丹斯里卡玛沙列博士说,马国的贫富悬殊主要是因为员工薪资被压,以及国内教育水平不均。而造成员工薪资被压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马国极度依赖低薪资的外劳,影响了劳工薪资的增长。

马来西亚消费人联合会(FOMCA)执行长兼秘书长拿督谢瓦拉说,外劳确实影响了本地的薪资制度,使到大部分体力劳动工作的薪资微薄。(大纪元资料室)

针对目前马国超过600万的合法和非法外劳和本地劳工抢饭碗的现象,马来西亚消费人联合会(FOMCA)执行长兼秘书长拿督谢瓦拉(Dato’ Paul Selvaraj)在受访时说,外劳确实影响了本地的薪资制度,使到大部分体力劳动工作的薪资微薄,不受本地人青睐。大量的外劳也影响了本地的医疗和住房制度等基础设施。

目前,马国的外劳人数远远超越了印裔人口,成为马国第三大族群,而且数量直追华裔,很有可能在不久将来超越华裔人口。

拿督谢瓦拉说,很多马国人都面对低薪资的困境。“由于外劳提供了大量低薪劳动力,企业不再投资开发需要高技能劳动力的资本密集型产业(capital intensive industries),高技能劳工的需求在马来西亚逐渐减少。”他透露,目前大约有两百二十万名劳工每月薪资低于一千令吉,三百二十万名服务于私人界的劳工每月薪酬低于七百令吉。”

“政府应鼓励高技能行业的发展,吸引支付高薪资的工业前来我国投资。同时,我国应逐步减少对外劳的依赖。”

他说,马国的教育制度应注重栽培目前大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劳工。大企业应与高等学府合作,以“学府制造、企业吸收”的方式,生产更多高技能劳工。

(责任编辑:张建浩)

相关新闻
马国首相:政策监督 确保消费税不冲击人民
马国频引煽动法令 多个团体吁废除
组图:国际和平日 马国盛大游行传和平
马来西亚旅美联谊会庆祝创会30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