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生態綠 喝杯不一樣咖啡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3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16日電)大街小巷咖啡店林立,這一家的咖啡不一樣!生態綠是華文第一家申請國際公平貿易(fair trade)認證的企業,它的咖啡喝來除了香濃滑順的滋味外,也蘊含友善農民與土地的理念。

生態綠,成立於2007年,由徐文彥和余宛如夫妻創立。英文名字是「okogreen」,它是台灣、也是華文第一家取得「國際公平貿易組織」(簡稱FLO)認證的企業;今年初登錄櫃買中心創櫃版,成為國內第一家登上創櫃版的社會企業。

東海大學社會系畢業的徐文彥,曾在環保團體工作,後赴英國取得環境科學與社會碩士,回國後持續關心農業問題,並發現農地非農化問題越來越嚴重。

而曾在澳洲有機保養品牌公司工作的余宛如,大學唸的是經濟學,在英國取得食物人類學碩士,她在外商工作期間,看到澳洲從政府到民間努力保護有機農業,台灣則較為忽視。

因此,夫妻倆走上創立公平貿易企業的這條路,藉著咖啡香推廣公平貿易,及「友善小農、環境、消費者」的理念。

夫妻倆準備新台幣150萬元創業資金,以為申請FLO認證不難,過了近1年,拿到認證時,手頭僅剩30萬元。

現任生態綠行銷總監的余宛如,一開始並未全職投入,而是由先生徐文彥獨力負責運作。因申請認證時間超乎預期,資金有限,余宛如索性辭去薪資優渥的外商行銷經理一職,捲起袖子「撩落去」,夫妻倆全心全力「栽培」生態綠。

夫妻在創業初期沒有固定收入,還要靠接稿件、演講等賺吃飯錢。

余宛如回想起當時阮囊羞澀的情況,記憶猶新地說,一份60、70元的炒飯,心裡頭還沉甸甸地想著,「今晚只能花這些錢了…」。

不過,她強調,並非生態綠生意不好,營收從第1年的200萬逐年倍數成長,但這些營收都是要投入生態綠,讓它變得更好,而非花在自己身上。

生態綠得到相當多的殊榮,包括2008年榮獲台北精品咖啡TOP30、華文世界部落格大獎最佳企業組織;2009年獲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新創事業銀質獎,及學學文創綠色時尚行動獎。

余宛如笑說,「獲得很多獎,其實是為了獎金」。

雖獲許多獎章,但許多人對生態綠的理念─公平貿易一知半解,它一度被誤以為是秘密的宗教團體;更有人打著公平貿易名號搭便車,在網路販售產品,混淆市場,甚至被部分反認證的人士指稱為「菁英主義」。

「我是用生命與熱血推廣公平貿易」,她說,搭便車者不僅藉著公平貿易的名號賺錢,還產生一些對生態綠有敵意的人士,雙方為此打過筆戰。

公平貿易的理念到底為何?余宛如說明,傳統貿易是生產者與貿易商權力的不公平,就算貿易商以較好價格向生產者收購產品,價格還是由貿易商決定,這非公平貿易,而是施捨。

「公平貿易不是慈善事業,談的是權力公平的分配」,生產者可以加入價格的討論,訂定公平價格(fairprice),另外,在食安問題頻頻爆發的台灣,有公平貿易的認證也是替消費者從源頭把關食物安全。

儘管資金有限,也要面臨外在的混淆視聽,但終究是咬著牙撐下來,憑著是「不能失敗」的信念。生態綠咖啡館不僅有穩定客源,販售的咖啡陸續在誠品等知名通路上架,國內知名企業內部咖啡也採用生態綠咖啡。

余宛如說,如果第一家沒做起來,往後幾年間,甚至以後就不會再有第二家了。

雖然營收穩定成長,直到去年7月,生態綠的天使出現了,帶著生態綠走向資本市場,讓更多投資人認識這家很不一樣的企業。

生態綠的天使投資人,目前是生態綠負責人,同時也是華陽中小企業開發公司董事長的王韋中指出,他們選擇的投資標的(企業),獲利是一定要的,但也要強調社會責任。

王韋中直率地說,如果沒有社會責任,「那我們去投資賭場就好啦!」、「但這對社會一點都不好啊!」

余宛如補充,資本市場一聽到社會企業會怕怕的,,生態綠以前缺乏資金沒有能力可以擴大營運,但現在透過天使投資的挹注,雙方合作打造一個典範,讓生態綠有幫助社會的理念,又可獲利」,藉此將公平貿易的聲音放到主流市場。

因此,她說生態綠今年會轉型,除原本位在銅山街的創始店將成為旗艦店,也規畫開放加盟或品牌授權等方向,「希望以複製的模式讓更多人知道(公平貿易)」、「我們的核心理念不會變!」

可以預見的是,「生態綠」將更開枝散葉,公平貿易的理念也隨之廣為散播。這杯咖啡,是不是除了咖啡香,還有一股對社會及環境的關懷味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12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二日電)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的清水溪因水質清澈且奇石秀麗,被譽為花蓮溪流生態的綠寶石,當地太魯閣族部落則是稱呼為「慕谷慕魚」,清水溪流域的動植物生態和自然景觀資源豐富,近年來在花蓮縣政府積極規劃下,發展成為極適合深度生態旅遊的景點。
  •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7日電)從教師、律師到社區總體營造設計師,劉炯意秉持「寧可不做,不要做錯」的理念,花了10年時間打造了令嘉義人驕傲的「禾樂村」,以及長達8公里的「時光生態綠廊」。
  • 台灣觀光當局表示,沒有把綠島監獄變成旅館的計劃。在此之前有媒體報導說,有關當局準備效仿美國把舊金山灣區一座島上監獄改成旅遊熱點的經驗,要把曾經關押過著名政治犯的綠島監獄改建成觀光旅館。 (2009-08-03-voa34.cfm)
  • (中央社記者唐筱恬台北30日電)喝對咖啡,也能救農民、推行環保,徐文彥與余宛如成立「生態綠」,販賣國際公平貿易標籤組織(FLO)認證的有機咖啡,幫助第三世界農民改善生活,轉採環保耕作,善待地球。
  • 高雄縣橋頭鄉公所於19日上午11時,在高雄縣捷運青埔站前舉行「高雄縣橋頭鄉高雄捷運青埔站前綠美化工程竣工誌揭牌典禮」。該項綠美化工程,是「馬來西亞台灣商會聯合總會」響應僑務委員會愛台12建設「綠色造林運動」,在高雄縣首件捐款植栽工程,義意非凡。
  • 〈大紀元記者宋順澈台灣台北報導〉 礫間生物膜工程,是最新研發出來的水質處理技術,對於水質的淨化,有相當優良的效果,對於環境的良性循環,直接產生淨化的作用,受到各方的肯定。緊臨新店溪江翠礫間接觸曝氣氧化工程,於99年2月完成礫間淨水設施,及上部江翠礫間水岸公園後,即開放供民眾遊憩及參觀淨水設施。
  • (大紀元記者彭瑞蘭台灣新竹報導)新竹縣唯一公辦民營多元智能的學校,北埔鄉共114位學生的大坪國小,學生大多來自學區外,21日上午舉行「生態校園啟用典禮暨彩蝶迎賓」。
  • 位於本拿比山的西門菲沙大學城社區(SFU's UniverCity)近日宣布,將建立世界上最環保並自給自足的社區,新的規劃設計將超過LEED金質標準,採用目前世界上最嚴格的可持續認證計畫——「生態建築挑戰(Living Building Challenge)」設計。
  • (大紀元記者魏思明溫哥華綜合報導)素里市府日前正在規畫大規模收購綠地,以保護生態環境價值高的區域,限制這些地區的開發。
  • (大紀元記者楊小敏台灣高雄報導)內政部都委會審議4月30日通過南星自由貿易港區都市計畫,將由台灣港務公司開發並引進國際物流、綠能產業等臨港型優質產業,預計吸引企業投資逾100億元,帶動南高雄產業發展,同時為兼顧生態保護及居民休憩場所,劃設10公頃臨海公園,保留現有防風植生林作為鳥類棲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