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組圖:母愛偉大 臺灣鳥類攝影與郵票特展

人氣: 3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大紀元2014年05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臺北報導)臺灣中華郵政主辦、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辦的「瞬間驚豔-臺灣鳥類攝影與郵票特展」,即日起至31日於中華郵政博物館展出,介紹鳥類自然生態之美。10日中華郵政博物館導覽員為記者介紹展覽,其中攝影作品有關鳥類育雛部分,呈現母愛的表現畫面感人,觀眾可感受母愛之偉大。

中華郵政為讓民眾欣賞鳥類自然生態之美,特別配合103(2014)年5月9日「鴻雁傳書郵票」之發行,舉辦「瞬間驚豔-臺灣鳥類攝影與郵票特展」。透過鳥類主題,向民眾介紹郵票方寸之美。展出內容包括中華郵政歷年發行之鳥類郵票、郵政博物館收藏之外國鳥類郵票、集郵家提供之世界鳥類專題郵集。

黑枕王鶲:雙親育雛是很辛苦的,左邊雄鳥帶來一隻紅邊黃小飛蝶,右邊雌鳥含著看不清的昆蟲。兩隻雛鳥睜眼、張開嘴巴等著餵食。雛兒無飽期,其成長全賴雙親的通力合作(張坤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中華郵政博物館)

臺灣藍鵲:一家6雛鳥,確實是一個大家庭,如果每隻雛鳥都要餵飽,能夠使它們順利成長,這對父母要花多大的力氣才能成功。還好它們的社會有「幫手制度」,也就是叔叔、伯伯、姑姑、阿姨,甚至鄰居都會來幫忙餵食,不至於餓死。這就是它們的繁育策略(謝文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中華郵政博物館)

黑冠麻鷺:下雨了,全身被淋得濕漉漉的,它還垂著頭站立在巢上,目的是要保護腹下的卵不被淋濕。此張作品是在臺灣卡玫基颱風來時在車上所拍,因當時與很大怕巢被颱風所毀,因此留在車上觀察一段時間,等雨稍微小點時,見到親鳥站起來翻動檢視其卵。由此景可看出呵護下一代之苦心,也讓人體會到母愛之偉大(何永森)。(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中華郵政博物館)

白額燕鷗(小燕鷗):這3隻雛鳥中,中間的那一隻已經被餵了1隻小魚,其餘2隻正張開嘴嗷嗷待哺。為了要餵飽這3隻雛鳥,使期能順利成長,父母親鳥要終日忙碌,不斷地到海上捕捉小魚。白額燕鷗是臺灣的夏候鳥,在海邊灘地上築巢繁殖。(謝文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中華郵政博物館)

另外,主辦單位為使民眾可以更深入了解鳥類生活的各種面向,並欣賞到攝影家們獨到的攝影藝術美學,特別展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該館收藏之鳥類生態與行為攝影展品。

鳳頭鷹:雛鳥已經長大離巢,但還沒有自行補食的能力,仍需依賴雙親帶食物來餵養。這段離巢餵養時間很長,直到能展翅高飛,還會追隨雙親學習獵捕的技能(吳平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中華郵政博物館)

褐頭鳳鶥(冠羽畫眉):褐頭鳳鶥有群棲休息之習性,牠們之「擠靠在一起睡覺」可為彼此「取暖」,以家族式生活,實行「合作生殖」,也就是2隻或2隻以上的母鳥可以將卵產在同一巢穴裡,然後幾隻親鳥共同餵養(林英典)。(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中華郵政博物館)

牛背鷺:這隻黃牛老神在在,閉幕養神,完全不理會牛背鷺在其身旁的騷擾。牛背鷺很細心地啄食它臉上的牛蜱,一隻一隻地啄,很滿意這一頓午後的餐點。不同動物能夠這樣和平相處,互利共生的例子不多(顏重威)。(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中華郵政博物館)

中華郵政博物館保育鳥類郵票:臺灣藍鵲(右)、八色鳥(中)、猛禽(左)。(中華郵政博物館)

透過精采呈現瞬間捕捉到的各種鳥類有關繁殖、覓食、育雛、防禦、護幼、避敵、洗澡及打鬥等生動畫面,期望觀眾於驚艷感動之餘,能夠啟發關懷思維,並以實際行動愛護鳥類及尊重整體自然生態。展覽活動詳情,請見中華郵政全球資訊網(http://www.post.gov.tw)或郵政博物館網站(http://museum.post.gov.tw)

中華郵政博物館臺灣鳥類郵票。(中華郵政博物館)

中華郵政博物館保育鳥類郵票:黑面琵鷺(右)、栗喉蜂虎(左)。(中華郵政博物館)

陳繼勳瀕臨絕種鳥類郵票。(中華郵政博物館)

陳繼勳瀕臨絕種鳥類郵票。(中華郵政博物館)

徐樹田保育類(鳥類)郵集。(中華郵政博物館)

馬拉威、安地卡及巴布達、圭亞那、坦尚尼亞、賴索托鳥類郵票。(中華郵政博物館)

(責任編輯:孫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