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花蓮多元美食文化 婆婆媽媽包粽展身手

人氣: 2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4年05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詹亦菱台灣花蓮報導)花蓮有多元族群及文化,24日市公所舉辦端午美食博覽會,推出20多種傳統節慶的米食;現場有教大家做原住民粽子、月桃粽、客家米粽;芳村總鋪師陳玉村拿著瓠瓜上場走秀,秀出端午應景蔬果,用台灣俚語說,「食茄吃到會搖(神氣風光),吃豆吃到老老(長命百歲),吃瓠瓜才會大富貴(多子多孫),博得民眾響亮掌聲。

端午美食博覽會中,各個族群的婆婆媽媽大展身手,有位阿美族阿嬤何秋蓉說,50年前哪有飯盒,在傳統部落耆老外出打獵,就是帶著「阿里鳳鳳」(原住民語)食用;阿里鳳鳳是利用海邊砍的林投葉,編織成容器,再塞入紅糯米、蝦米、豬肉等食材,再蒸熟吃起來別有一翻風味。

撒奇萊雅族的婦女說,山上的月桃花在端午節前後盛開,祖先留下傳統粽子,一定要用月桃葉包才會香,餡以熟糯米飯加地瓜,不再加香料,平放在月桃葉上,摺成長條型不用綁繩子,只要蒸上5分鐘,香噴噴的月桃糯米粽就大功告成。

花蓮市長田智宣表示,市公所將新移民、原住民、外省、本地美食大集合,舉辦「多元族群端午美食博覽會」,集結包括越南、印尼、菲律賓、中國大陸傳統口味,品嚐多元美食彼此的交流,還看到族群的融洽。

總鋪師陳玉村拿著瓠瓜上場走秀,用端午應景蔬果說吉祥話。(詹亦菱/大紀元)
撒奇萊雅族月桃葉粽子。(詹亦菱/大紀元)
客家傳統米粽是以蒸過糯米,包入蝦米、紅蔥頭、菜脯、香菇絲、豬肉等材料,用曬乾的麻竹葉包裹。(詹亦菱/大紀元)
用氣球打造的花蓮多元族群及文化美食博覽會的場景。(詹亦菱/大紀元)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